归因的案例分析

移动版  2013-01-16 17:20  万宁网  字号:

  案例5.1疑生“差”①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生于山区一个贫民家庭,上 学常受富家子弟的欺侮,最使他苦恼的是,就连老师也屡 加歧视。一次,他的作文中出现了两个精彩的句子,老师 竟怀疑不是他写的,给他判了个“差”字。他深感委屈, 从此,便以不听课的方式对抗老师的蛮横无理。这一年, 他的成绩倒数第一,差点不及格。第二年,新换了 一位正 直可亲的老师,这位老师对他既热情又耐心。他当年就 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名列前 茅。 dedecms.com

  案例5. 2

内容来自dedecms

  有一位初中生,化学成绩一直不太好,经过努力后, 他在一次重要考试中得了全班最高分。可是化学教师却 说他是抄了同桌的答卷。一气之下,这位学生再也不听 化学课了。

内容来自dedecms

  案例5. 3

dedecms.com

  小学生A某平时作文成绩很好,数学成绩一般。一 次,他在全市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他认为自己发 挥得比较正常。还有一次,他在全市小学生数学竞赛中 取得了良好成绩,他先是不相信;得到证实后,他认为只 不过是自己运气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案例5.4 copyright dedecms

  儿子:“妈妈,我的袜子在哪里?” 内容来自dedecms

  母亲:“自己的东西自己找!”

织梦好,好织梦

  儿子:“妈妈,爸爸的袜子不是你给他找吗?”

copyright dedecms

  案例5.5 内容来自dedecms

  母亲:“儿子,你把书房收拾整理一下好不好?看乱

内容来自dedecms

  的!” 本文来自织梦

  儿子:“我没法收拾,因为有些东西是爸爸的。”

copyright dedecms

  案例5.6 织梦好,好织梦

  老师:“你到底管不管你的孩子?”

copyright dedecms

  家长:“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你管的呀!”

织梦好,好织梦

  案例5.7

内容来自dedecms

  学生:“我每次做完作业爸爸都要帮我检查一遍。 昨晚爸爸加班回来晚了,没有检查,所以作业错了很 本文来自织梦

  多。” 本文来自织梦

  老师:“家长有家长的工作,学习是自己的任务,不 能依赖家长,给家长增添负担。以后做完了作北自己检 查。好吗?”

dedecms.com

  案例5. 8 本文来自织梦

  女儿:“老师真是的,老师……” copyright dedecms

  家长:“老师这样做是不太好,但老师是不是因为

本文来自织梦

  案例5.9 织梦好,好织梦

  一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中学老师,其任课班级的 学生成绩不好,他认为是这个班的学生能力偏低;调换到 其他班级后,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明显下降,他又说 是这个班的学生与他作对。 织梦好,好织梦

  案例5.10 copyright dedecms

  一天晚上,某数学老师接到班上一位学生打来的电 话,说家庭作业的思考题缺少一个条件。老师说:“不会 的,再认真思考思考。” 一会儿,又有几位同学打来同样 的电话,老师说:“思考题本来就有一定难度嘛,认真思

dedecms.com

  考思考!”电话铃又响了,班上的“数学王子”也打电话来 copyright dedecms

  了。老师立即对照备课笔记,让这位学生在电话里把题

内容来自dedecms

  目读一遍。原来,老师在黑板上抄题时抄丢了一句话。

织梦好,好织梦

  教师和家长在对儿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 两类偏差: dedecms.com

  第一类归因偏差是教师和家长容易把儿童出现的问题归结于 儿童自身的因素,有时也相互归结为对方的因素,而很少归结为自 身的因素。如案例4、5、6、9。此类归因偏差的危害在于,教师和 家长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儿童(案例4、5、9)或对方(案例5,父母 之间诸如此类的相互指责更为常见),在儿童的教育中放弃了自 己应负的责任。 dedecms.com

  有些问题虽然表现在儿童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却在教师或家 长身上。如案例4,母亲要求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找”是对的,但 平时有没有指导孩子应将袜子放在某个地方?人们常说“孩子是 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往往是受父母影响造成 的,案例4、5中儿子的行为就是其父亲影响的结果。在生活中这 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父母在指责孩子的某些不良习惯时,不 妨先检讨一下自己,这样更有利于理解孩子,从而心平气和地帮助 孩子。案例9中的老师还是应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dedecms.com

  案例7和案例8中的老师和家长没有盲目地相互指责,有利 于学生的顺利成长,值得提倡。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类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取向不同:当优秀 学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 素;而当后进生同样干了好事或取得成绩时,却往往被教师归结于任 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相反,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往 往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内部因素。 本文来自织梦

  这类偏差往往会在教师身上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案例10 中老师对待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信任度就有很大差别。否则, 本文来自织梦

  当第二位同学打来电话时就会对照一下备课笔记了。 本文来自织梦

  案例2中老师将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归结于抄袭,严重挫伤了 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案例1中那位老师对出身贫寒 的苏步青带有明显的歧视。多年以后,苏先生在回顾这件往事时 指出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青年是祖国的希望,但花朵 结什么果,希望能否实现,关键操在教师的手里。” ? copyright dedecms

  虽然儿童也会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归因,但教师和家长对 儿童行为及其结果的归因往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归因。因此,教 师和家长要从促进儿童的发展出发,对儿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积极归 因,尽量避免归因误差。同时,要科学指导儿童进行积极归因。 本文来自织梦

  案例3中那位小学生的自我归因十分正常,但后一个归因不 利于其发展。应指导这位学生进行积极归因,使他看到自己的进 步,用事实激励他认识到自己的数学才能,并为之自豪。

内容来自dedecms

  在指导儿童积极归因时,关键是要引导儿童将成绩的好坏归 结于自己是否努力。 dedecms.com

  案例5.11赏识与“翘尾巴”

copyright dedecms

  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不能赏识 赏识他,他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成绩就下降;一批评他,他的成绩就上升。

dedecms.com

  这位家长说:“有一次,儿子考了满分,我就按家长会上 学校说的赏识的方法,对儿子竖起大拇指说:‘我的儿子真 聪明!是天才!真了不起!’儿子的感觉是好了,得意洋洋 的,但在紧接着的一场考试中就考砸了。我狠狠把儿子批 评了一顿:‘一赏识你,你就翘尾巴,看你骄傲的!下次再考 不好,看我揍你!’来狠的还真灵,这一次,他又考了满分!” 本文来自织梦

  案例5.12吃肉是笨还是聪明 本文来自织梦

  一天,一位学生母亲认真地问我:“我女儿成天想着 本文来自织梦

  ?苏步青:《老师的教导毕生不忘》,载《上海教育》,1985.9。 内容来自dedecms

  吃,不想着学习。她特喜欢吃肉。不是女儿肉吃多了,变 笨了吧?”听了她的话,我忍俊不禁,对她说:“孩子吃肉 有什么不好?我儿子不喜欢吃肉,我还着急呢!如果女 儿太胖了,当然可以提醒她少吃点肉。” dedecms.com

  “我天天骂她只知道吃肉,难怪学习那么笨!她根 本不听。”

织梦好,好织梦

  “这样对女儿说不太好,你这么骂女儿,会给女儿身 心带来很大压力,她吃肉时担心会胖、会变笨;学习时又 会想,我肉吃多了,不聪明了。”我接着建议她:“你能不 能这样对女儿说:吃肉身体棒,给大脑补充营养,学习起 来会更聪明。不过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身体太胖也 不太好。女儿听你这样说,吃肉时会很愉快,也会自觉地 节制一点;学习时会认为自己吃肉了,变聪明了,自信而 愉快地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差的。” 本文来自织梦

  案例5.13难度与自信 dedecms.com

  学生A和学生B是同班同学,做家庭作业时,他们 都向自己的父母请求指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4250-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