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串起海南千年文脉(4)

移动版  2017-09-11 15:02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有着300余年历史的琼台书院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织梦好,好织梦

  名师掌教—— 内容来自dedecms

  书院声名远扬 dedecms.com

  回看明清两朝的海南读书人,一般情况下,在家乡当老师的多是贡生,举人、进士大多服从朝廷安排,到外地当官去了,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就厌倦官场,宁可回乡读书、著述和育人。

内容来自dedecms

  明代琼山进士郑廷鹄就是一个很洒脱的人。嘉靖年间,他已官至江西参政,却以母亲年迈为由,回到今天的永兴西湖边,筑起简单的石屋,建起“石湖书院”,以写作为一大乐事,多次被举荐都不愿出山。这期间有很多学子,冲着他的品学美名,前去拜师。他们当中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海瑞。

内容来自dedecms

  万历年间,定安进士、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致仕后,也在县治左侧的县学射圃地(今定安中学校内)创办“尚友书院”,由于他的威望极高,当地后学纷纷前去求学,琼属生童对其无不感恩戴德。 本文来自织梦

  清代康熙朝以后,官方对书院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加大,琼台书院应运而生。琼台书院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巡道焦映汉创建,5年后建成,此后又多次重修,现为琼台师范学院老校区。 本文来自织梦

  林储英、谢宝、吴琠、张岳崧、王之藩、丘对欣、郑天章、云茂琦、云茂济、王时宇、王承烈、曾对颜等一大批进士、举人,公休时或退休后,曾在此长期或短期担任掌教或山长,他们不但是当时的名人,更是名师,使得书院声名远播,也培养了大量的进士和举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乾隆己丑年(1769年)进士吴典,曾是《四库全书》的编修,有一年“丁外艰”归来后,便不想回去当官了,而是选择到琼台书院教书,奖掖后学,生员云集。可惜他50岁就去世了,未能为琼州教育做出更多贡献,实在是一大遗憾。

内容来自dedecms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庚寅年(1770年)举人王时宇,不愿当官,主讲琼台20多年,教出的学生多数都有建树。 内容来自dedecms

  府城是昔日琼州的中心,名师荟萃,文教发达自然水到渠成,但在其他地区,也有乡贤热心于当地教育事业。譬如万安书院(在今万宁)建于明代,后来几经荒废和重建,及至清代,当地进士杨景山也曾参与修建,致仕后又到书院任教,惠及万州子弟;嘉庆丙辰(1796年)科定安进士莫绍德,晚年回到县里,不但重修尚友书院,也在此执教,提携后进。 dedecms.com

  海南文史专家蒙乐生感慨道,从苏东坡被贬入琼,他的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代又一代有担当的外地官员和本土才俊,重教轻仕,悲天悯人,他们创建书院,播撒思想,扶掖后进,就是很好的方式,也无形中串起了海南的千年文脉。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42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