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男孩,染上了说粗话的习惯。因为他的一 个小伙伴爱说“屁股”两个字,他学会了带回家里。由于 这两个字不是什么风雅的词,他的母亲觉得很讨厌,很快 就加以制止。可是相反,孩子不但没有停止说这两个字,
还一连几个星期编造出不少关于“屁股”的话,说什么 “天上有个屁股”、“屁股点心”、“甜屁股”等等。他的母 亲气得不行,最后干脆懒得理他。后来孩子发现这样说 已经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也就慢慢地不说了。
本文来自织梦
案例7、8、9三个事例说明,儿童在许多时候完全明白自己在 做些什么,而且他们往往是故意这样做。有时为了引起家长对自 己的重视,孩子会凭着自己的理解把家长的制止当做是“奖励”; 有时不能不说是对家长的一种示威。他的家长说:“不要这样!” 而他以行动回答:“我来让你们看看,我就这样做,看你们能拿我 怎样?”
案例8和案例9中的家长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孩子渐渐觉 得没趣,于是他们的不良习惯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了。如果 说惩罚有效的话,一次责骂或打就够了,为什么案例7中打了多少 次还是不改呢? 内容来自dedecms
强化理论启示我们:我们要用重视去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使
内容来自dedecms
其巩固与保持;我们要用忽视去弱化儿童的不良行为,使其逐步减 dedecms.com
少以至消失。正如周弘先生说的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 渐少。” 本文来自织梦
当然,这种忽视是有条件的:第一,被忽视的儿童的不良行为 暂且不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第二,儿童有可能由于自己的不良行 为受忽视、不被关注而对其失去兴趣;第三,忽视不是无视,忽视期 间我们要留心观察儿童不良行为的发展变化;第四,忽视不是放 任,忽视期间要作“润物细无声”式的暗示和引导。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4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