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罗伯特因为感冒、发高烧,两天没有去幼儿 园。今天他稍好一点,想去游泳,妈妈说:“你不能去,你 还没全好。”罗伯特噘起嘴不高兴。一会儿妈妈听到后 门响了 一下,罗伯特穿好了游泳裤,正在下水。“对不 起,罗伯特,你今天不能游泳。”妈妈走过去把罗伯特拉 了回来。罗伯特又哭又叫,朝着门又冲了过去。妈妈走 过去,关上门,什么也没说,她也没有制止罗伯特哭泣。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罗伯特哭了一阵,开始咳嗷。妈妈还是什么也没说,继续 挡着门,不让罗伯特出去。最后罗伯特叫道:“我恨你,
妈妈。”然后到自己屋里去了。妈妈继续干自己的事,并 不理会罗伯特。 dedecms.com
案例14中的自然结果是妈妈与孩子都难以承担的,没有哪个 妈妈忍心让孩子生病以取得自我教育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妈 妈需要利用一下自己的权威以阻止孩子任性的自然结果的发生, 这是妈妈的责任。案例中的妈妈在这里采取了冷静的态度,没有 激化矛盾,既维护了自尊,又保护了孩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自然结果法让儿童受到的教训是深刻的,父母既不过度保护 儿童,又不无止境地迁就儿童,儿童既不会迁怒于父母,又在挫折 中总结了经验,提高了认识。 copyright dedecms
约束法和自然结果法又被称为“温和的惩罚”。这两种方法 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律和自立,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 精神,使儿童不仅仅关心自己需要什么,还关心家庭和集体需要什 么,既不要求儿童放弃自己的要求,又要求儿童考虑他人的要求, 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儿童从小在家庭和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形成的习惯、培养的精 神,都会渗透到他的性格中去,而在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 作的儿童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 不懂合作的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并且 无所适从。
老师和家长如果一直采取上述两种态度,运用上述两种方法, 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或使其及时得到纠正,以 避免使用惩罚的。 织梦好,好织梦
在教育教学或家庭生活实际中,儿童身上仍会产生或存在一 些不良行为。但可以肯定,儿童身上的不良行为多少与我们自己 或其他成人对他们的教育有关,总会有一个成人应对其负责。从 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是其不良行为的受害者。如果我们能从这个 角度来认识儿童身上的不良行为,即使在对其实施惩罚时,也会做 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实施。而冷静的态度是实施惩罚所必须具有 的正确态度。 dedecms.com
现在我们来讨论,如果必须要对儿童实施惩罚,究竟应如何实 施?所见所闻的案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十有八九是不公平 的”,因此,案例不敢轻举妄评,还是提一些原则与诸位共勉。 copyright dedecms
惩罚以尊重儿童人格、不伤害儿童自尊为前提。
copyright dedecms
马卡连柯说,在运用惩罚时,应遵守众所周知的著名的“严格 要求与尊重相结合”的原则,绝不用歧视、监视及其他侮辱性的措 施损害儿童的心灵,而是爱护、尊重他们,不断唤醒和激发他们的 尊严和荣誉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要控制我们的情绪,理智地看待问题,冷静地实施惩罚,惩罚 时也不能忘掉自己的教育者的身份。如果惩罚完全以个人的面貌 出现,甚至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极有 可能会发泄一番,而后愧疚不巳。
copyright dedecms
只有控制住情绪,才能做到尊重儿童,才能使儿童理解教育者 的善意,从而消除或减少惩罚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灵活运用惩罚,注重教育效果。 copyright dedecms
运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惩罚运用以后,必须要有 好处,否则就不要运用。
为了起到教育作用,就不要孤立地运用惩罚,必须使它和整个 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使它与说服、解释等联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就善于运用结合说理的延缓惩罚方法,马卡连柯也 认为无论如何,在加以惩罚之前,必须和学生进行谈话学生 只有明白了自己受惩罚的原因,以及清楚了克服自己缺点的途径 时,惩罚才会更加有效。
dedecms.com
马卡连柯还指出:“在惩罚的问题上,不能定出' ?般的方案。 每一种行为都是带有个别性质的》”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 点、条件和对象,机智地运用惩罚,不要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应 当严格地按照具体的情况和不同的学生使用各种惩罚”。惩罚的 目的不是在于惩罚,而在于“在惩罚中能把要求说出来”,达到因 材施教的目的。因此,“如果在惩罚过程中,犯过者表示有一线的 觉悟和理解,如果他表示准备服从集体的话,惩罚照例就应当缓和 得多”。“如果破坏者声明,他服从集体命令,准备以后再不重复 自己的错误(当然,只要这种声明不是显然欺骗的话),惩罚应当 取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4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