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据介绍,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为抵御法军入侵,命令各军严防沿海各口岸。两广总督张之洞临琼视察海口形势后,下令建造秀英炮台。秀英炮台修筑历时四年之久,耗资白银20余万两,挖运土方5万立方米,是海南岛第一炮台。炮台建筑居高临下,遥控着整个琼州海峡。有大小炮台五座,拱北、镇东、定西为三大炮台,振武、振威为两小炮台。 dedecms.com
秀英炮台石匾 资料图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陈小萍,原题为:《海南发现清代石匾疑张之洞建秀英炮台遗迹》
2014年12月31日,因为一块石匾的发现,成为了秀英炮台史上非比寻常的一天。这块记载着秀英炮台百年历史的石匾,在沉睡了多年之后终于重见天日。“这是秀英炮台大门的门匾,这块门匾的发现,从物证上证明了秀英炮台遗址所在地。”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郝思德教授表示,该石匾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也是海南人民抗战历程的重要见证。近日,省市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对石匾进行鉴定,等石匾的真正“身份”水落石出后,将立即开展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清代石匾”被发现
1月4日上午10时许,记者接到报料后急忙赶赴现场,在秀英炮台南边弹药库的顶端,见到了这块布满泥土的石匾。这是一块长方体的青石板,四周的棱角由于岁月的冲刷已经不再尖利。石匾长约3.4米、宽约0.5米,石匾的正中间从右向左写着“秀英炮台”(繁体)四个字。在这四个字的右面竖行写着“大清光绪十七年”,左边写着“二品衔雷琼兵备道统领琼军朱采督”等字样。
据介绍,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为抵御法军入侵,命令各军严防沿海各口岸。两广总督张之洞临琼视察海口形势后,下令建造秀英炮台。秀英炮台修筑历时四年之久,耗资白银20余万两,挖运土方5万立方米,是海南岛第一炮台。炮台建筑居高临下,遥控着整个琼州海峡。有大小炮台五座,拱北、镇东、定西为三大炮台,振武、振威为两小炮台。 织梦好,好织梦
“秀英炮台始建于1891年,在1997年之前并没有发现大门,现在的大门是当地村民筹钱修建的,一直使用至今,我们怀疑这块石匾就是大门的所在地。”海口市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陈明忠介绍,秀英炮台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精神,见证了海南人民不屈不挠、拼死杀敌的壮烈气概,“这块石匾将是国宝单位秀英炮台的重要史料,目前还难于判断它曾经的作用,或者它的底下尚埋有不为人知的东西,这需要考古清理来探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家 dedecms.com
疑似炮台大门门匾 copyright dedecms
“就是它,就是它,有图文史料可以证明,这就是秀英炮台大门的门匾。”下午15时许,在对石匾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郝思德教授连声说道。
内容来自dedecms
“以前的秀英炮台,只有营房、指挥所、弹药库,唯一缺少了带有明文的物证,门匾首次出现了‘秀英炮台’字样,从物证上证明这里就是秀英炮台遗址所在地。”郝思德教授告诉记者,经过初步分析,门匾的所在地有可能就是秀英炮台大门所在地,当时的军马应该是从这里进出,“这块门匾的历史价值非常重要,因为炮台里其它的建筑都没有带‘秀英’两字,它的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也是海南人民抗战历程的重要见证。”
“秀英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军事设施,也是中国古代规模较大的军事设施之一,我建议省市文物部门应与相关单位进行协商,看看发现门匾的地方需不需要进一步清理,找到当时秀英炮台大门的基础,看看里面有没有一些遗迹或遗物。”郝思德教授说道。
dedecms.com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日省市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对石匾进行鉴定,等石匾的真正“身份”水落石出后,立即开展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本文来自织梦
呼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义务保护文物 copyright dedecms
海口市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陈明忠对记者介绍,2014年12月31日下午4点多钟,城市花园开发商在秀英炮台南部的别墅区建设庭院及排水道时发现了石匾,“石匾挖出后,省市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已要求开发商暂时停止施工。”陈明忠说,经现场协商多次无效后,管理处于1月2日给开发商发去了停工通知,要求保护好石匾,“秀英炮台是近代百年屈辱的重要历史文物,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因外国入侵带来的耻辱,见证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光荣历程,我们每一个人有义务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物,有义务保护好我们的历史。”
“秀英炮台是全国文保单位,是教育后人重要的纪念场所,尤其是1939年日军进攻海南时,它发出了誓死保卫疆土的怒吼,不管是开发商还是群众,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文物历史。”郝思德表示。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5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