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7旬绝症母亲心愿:看一眼失散42年的儿子

移动版  2015-01-08 10:06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双胞胎中的姐姐盼望弟弟能与家人团圆

  万宁7旬绝症母亲最后心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66年,住在万宁礼纪镇合兴大队的陈玉珍,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了。同年农历8月,她又成功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对于刚刚降生的两个小生命,陈玉珍和丈夫吴赞民的担忧多过喜悦,因为全家人生活在农村,非常贫困,吃一顿饱饭都成问题,将来如何养得活这两个孩子? 内容来自dedecms

  当年农历10月,在孩子出生40天后,陈玉珍强忍着内心的痛楚,将婴儿送给一位妇女抚养,因为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实在没有能力抚养。陈玉珍望着那位妇女抱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一步一回头,忍不住泪如雨下……

织梦好,好织梦

  此后,陈玉珍一直对当年那个送出去的婴儿念念不忘,愧疚和思念也化作泪水,默默地流淌在心里。

本文来自织梦

  现在,74岁的陈玉珍身患肝癌,不久后可能与世长辞。她非常渴望与失散42年之久的孩子重逢,了却作为母亲的最大心愿。

织梦好,好织梦

  10月7日下午3点,记者在三亚市中华城附近见到了陈玉珍的大儿子吴日光及他的妹妹吴海燕等。吴海燕今年42岁,是三亚市邮政局的一名职工。“母亲病重,现在全家人都渴望找到失散42年之久的弟弟,了却她最大的愿望。”一见面,当年“龙凤胎”中的姐姐吴海燕便焦急地对记者说。 dedecms.com

  吴海燕介绍,父亲吴赞民今年77岁,母亲陈玉珍今年74岁,二老都已过了古稀之年。父亲是万宁礼纪人,上世纪50年代在当时崖县公路工区工作,工作地点是现在的三亚。

copyright dedecms

  她说,1957年父亲在文昌文教镇与母亲相识并结婚,两人结婚后,母亲便离开文昌,来到三亚的崖县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工作。“1959年父母生下大姐,1962年生下大哥吴日光”。“当时好歹是在城市里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日子过得还可以。”吴海燕说,根据父母多年来的回忆,之后的一场变故,却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copyright dedecms

  她说,当时三亚是海防重镇,时刻都在备战,出身成分不好的人必须下放回乡。由于爷爷是地主出身,因此父母受到了牵连。父亲于1964年被下放回万宁礼纪镇合兴大队,母亲则前往荔枝沟农场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同年,吴日光姐弟跟着父亲回万宁老家,随后,母亲也离开三亚来到万宁,全家人的贫苦生活由此开始……

内容来自dedecms

  诞下龙凤胎   家庭贫困不得已将男婴送人

  从城市搬回农村后,不幸一直萦绕着这个家庭。 内容来自dedecms

  吴海燕说,母亲曾告诉她,当时家里太穷了,全家人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每天饭都吃不饱,逢年过节也就只能喝点地瓜稀饭。更不幸的是,刚搬到万宁,姐姐就遭遇重病,不断地发烧,脚上长疮,后来落下了残疾,原本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她说,1964年,二哥降生了。两年后,也就是1966年农历8月,母亲又生下一对龙凤胎——女孩便是吴海燕自己,男孩便是失散了42年的弟弟。 copyright dedecms

  由于家中贫困,吴家无力抚养那么多孩子,因此决定将刚出生的男婴送人。当时母亲陈玉珍是通过一位外号叫“拐脚英”的妇女联系的弟弟的抚养人。因为“拐脚英”是母亲的老乡,在万宁县城当裁缝,与家里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每次到县城都到“拐脚英”家中歇脚。 织梦好,好织梦

  在弟弟出生40天后,“拐脚英”联系好了弟弟的抚养人,让母亲将孩子抱到万宁县城。”陈玉珍抱上孩子步行到万宁县城,在当时万城镇西门路将孩子送人抚养。

本文来自织梦

收养孩子的是一名中年妇女,据说是当时万宁三更罗的村妇女主任。“由于当时社会环境非常特殊,母亲匆匆忙忙将孩子交给了收养者后,便离开了。”吴海燕说。

 [1] [2] 下一页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5711-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