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符王润 特约记者 陈循静 通讯员 黄良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万宁市万城镇的小海养殖区,几千亩池塘整齐分布。在其中一口被排干水的池塘里,几位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正用手一点点地将塘中的水草清除出去。26岁的卓齐辉不时直起腰,擦一擦额头的汗水。
内容来自dedecms
这个曾经在国外从事过贸易工作的万宁小伙,两年前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回到老家万城镇乌场村,和另外5位志同道合的高中同学,自主创业当起了养殖和乐蟹的农民。在很多人眼中,这群读完大学又跑回农村的后生仔是傻子。但这群“傻子”,心中却有着比创业赚钱还要远大的梦想——恢复小海生态。
dedecms.com
为挽救野生和乐蟹当农民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小在小海边长大的卓齐辉,对和乐蟹有着特殊的情感。随着市场对和乐蟹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野生的和乐蟹已经越来越少。由于原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导致身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竟然未能入选海南省于2010年制订的琼菜地方标准。这让卓齐辉深感心痛。 内容来自dedecms
2012年底,已经毕业两年的卓齐辉放弃自己的贸易工作,和几个同样已经在城里有了工作的高中同学,回到乌场村,成立了和乐蟹保育中心,希望通过实现人工养殖和改善小海环境来拯救和乐蟹。
卓齐辉和他的同伴们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当地对和乐蟹产业进行调研。“我们沿着小海走了3个月,才捉到一只野生和乐蟹。当地根本没有专业的和乐蟹养殖户。市场上售卖的所谓和乐蟹,其实大部分都是从广西、越南运进的青蟹。”这次的调研,让卓齐辉甚为忧心。
本文来自织梦
6位年轻人引发养蟹热潮
copyright dedecms
在分别向家人借了钱作为启动资金后,6位年轻人在小海养殖区租下60亩地,成立和乐蟹保育中心,开始了对和乐蟹养殖的研究。 本文来自织梦
“以前这一片养殖区,干活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民,从没见过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卓齐辉说,他们的出现,一度成为这片养殖区的“奇观”。见到这群干活笨手笨脚的后生仔,很多农民都将他们当笑话看,“他们觉得奇怪,没见过读完大学还跑过来当农民的!”
内容来自dedecms
从网上查国内外关于青蟹的资料、每天频繁地巡塘观察螃蟹生长情况……卓齐辉和他的伙伴们丝毫不为外界的嘲笑所动,他们坚守着最初的梦想。
内容来自dedecms
“要做公益,首先得有经济支撑。不但我们需要资金,要发动农民去养殖和乐蟹也需要让他们看到经济利益。只有让他们知道,养和乐蟹能赚钱,他们才会去做。”卓齐辉意识到,如果坚持纯公益,他们的梦想将无以为继。
去年,6位年轻人成立了克莱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将自产的和乐蟹打包出售。去年,他们的和乐蟹的销售量高达80多万元。现在,他们的和乐蟹养殖已经扩大到100多亩,并且供不应求。 内容来自dedecms
这群后生仔养的和乐蟹,也引来了周边很多农户浓厚的兴趣。卓齐辉告诉记者,看到了经济效益,周边的农户也开始养殖和乐蟹。现在,小海养殖区养殖和乐蟹的池塘已经多达1000多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持生态梦想不轻言放弃
dedecms.com
小海养殖区几千亩的池塘,一望无际。不时有成群的白鹭,以优美的姿态在池塘上空滑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前这里是一片很美的湿地。”望向那群白鹭,卓齐辉脑海中浮现起儿时的画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现在小海已经被过度开发,这片养殖区众多的虾塘就对小海的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不是本地人,但卓齐辉团队里的琼中小伙辜迅翔同样对小海目前的生态状况感到遗憾。
本文来自织梦
现在,这帮年轻人有了新的想法——要将池塘恢复成原有的湿地环境。“我们也经常和很多环保组织沟通交流,发现恢复湿地环境和养殖产业其实并不冲突。”英语能力较强的辜迅翔经常阅览国外资料,他发现,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都有在红树林里养殖青蟹的成功做法,“恢复湿地环境,还能够发展生态旅游业。我们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样本,然后逐步推广开来。”
即便离梦想还很远,但这群年轻人却不会轻易放弃。“我们的能力有限,但会一点点坚持去做。”卓齐辉说,他和伙伴们不会轻易放弃。(本报万城4月22日电)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5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