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此项内容的有效抓手和具体实践。自2014年被确认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胶州市以“创文明城市·建美丽胶州”为主题,创新“四个一”工作法,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面貌大幅改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2017年11月份,以全国县级市入选城市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一、主要做法
(一)确立一个目标,即创则必成、战则必胜。一是重视程度高,坚持全力攻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始终把创建责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2015年开展了背街小巷、交通秩序、商铺门头等六项整治行动。2016年将“创文明城市·建美丽胶州”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开展服务环境、文明行为、村风民风等六项软环境提升行动。2017年,更是以“创文”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先后召开12次联席会议,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道路配套设施修补、“五小行业”整治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城市“颜值”。二是参与范围广,坚持全面创建。强化“全市一盘棋”理念,以“全面创建”为总领,统筹推进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等工作,建立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机制,推行绩效管理,对不合格的单位坚决撤销“文明单位”称号,保持了文明单位的严肃性。以“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为抓手,在市场经营商户、政务窗口、金融系统等13个行业内开展文明行业创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体系化推进洁净庭院、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市20.6万余户家庭有6.7万多户创建成为镇级“文明家庭”,创建比例达到33%,创建胶州市文明校园40个,青岛市文明校园19个。三是城乡联动强,坚持全域推进。坚持“创文”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全市70%的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2016年哈尔滨会议上,作为全国4个县级市代表之一做了典型发言。深化移风易俗建设,突出红白喜事俭办,全市《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实现村村全覆盖。 copyright dedecms
(二)制定一个标准,即边查边改、立行立改。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将全国文明城市标准作为标尺,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将创建过程变为提升城市档次的过程。一是问题导向定内容。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抓起,从反映最多的问题破题,通过市民热线、服务型党建平台、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每年开展“双十”问政活动(老百姓最不满意的10件事和最急需解决的10件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整改,把“创文”的过程转化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二是清单建账明责任。对照测评体系,对每个单位建立1个台账和3张清单,1个台账即每类测评点位的台账明细;3张清单即每个单位所负责的测评点位标准清单,每个单位对照标准和清单自觉在创建中定格子、明责任,有效避免了职责不清的问题发生。三是督导倒逼促整改。对全市42类测评点位开展常态化督导,针对部门职能交叉的难点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办公,将问题以督办单的形式“点对点”反馈给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时限。对连续两次督而不办的事项,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仍旧不予整改的,约谈责任单位“一把手”,确保整改事项件件有回音,先后下发督办单297份,督办问题5000多项,办结率达96%以上。 copyright dedecms
(三)明确一个主体,即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在“创文”过程中,把全体市民作为责任人,真正做到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队作用。大力倡导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干部的责任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实践活动点,将82个部门单位与58条主次干道分段包干,并与55个社区结对,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两个“1”志愿服务活动,即每天早上利用1个小时上路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每周在结对小区开展1次志愿服务,带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二是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生力军作用。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开通山东省首家志愿服务创客港,完善志愿者注册、认定、表彰等体制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已达126支,注册志愿者13.6万人。常态化开展文明秩序引导、不文明行为劝导和文明交通引导工作,带动更多的市民群众了解、参与志愿服务,进而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三是充分发挥全体市民的责任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我发现、我推荐最美胶州人”活动,深入挖据群众身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让凡人善举成为推动城市文明的重要力量。在窗口单位、医院、学校等行业开展“最美服务明星”、“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教师、美德少年”等主题评选活动,目前,“最美胶州人”典型库已达730多人,先后有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3人入选“山东好人榜”,各类典型总量位居山东省前列。
(四)建立一项机制,即常态长效、常抓常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把构建长效机制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常态长效、常抓常管,让文明创建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千斤重担大家挑。成立胶州市“创文明城市·建美丽胶州”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同时出任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全市77个职能部门单位和镇办按照分工承担具体任务。建立“创文”联席会议制度,抽调20名同志集中办公,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将“创文”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设立正负50分考核分数,分值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并设立2000万元的文明城市创建激励资金,全力支持创建工作。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唱响文明和谐主旋律。在常态化做好新闻宣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益广告设置,以胶州市85位道德模范为原型,采用剪纸的形式设计公益广告,结合“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形成胶州市公益广告库。并以此为主题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高炮99处、围挡35000余平米、道旗5200余支,营造了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化“创文”过程中的难题,确保整改过的问题不再出现反弹。针对露天烧烤,协调职能部门建立“两限、三严查”(“两限”即限时段、限路段,“三严查”即严查垃圾不落地、严查烧烤炉不出门、严查停车秩序)工作机制,有效规范整治露天烧烤。针对交通秩序,坚持高峰、平峰分情管控,民警在责任区实行对向巡逻清理,以动态巡逻管控治理交通动态违法。针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城市划分为单元格,通过对单元格定人、定岗、定职责,建立巡查、监督和处置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
二、几点启示
(一)“创文”就像合唱,唱功来自共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并肩前行,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共同来演奏好这首“大合唱”。胶州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从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77个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创文明城市、建美丽胶州”工作领导小组,到全市广大部门单位担当作为、尽职尽责,再到全市干部群众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热情奉献,都体现出胶州人民高度的城市荣誉感和集体获得感。大家紧紧围绕“创则必成”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效率特别高、效果特别好。其他工作亦是如此。当前,我们正全力以赴壮大“四大发展平台”,统筹推进“三体系一环境”建设,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高度弘扬“创文”精神,充分发扬“工作干到感动自己,担当尽责、不忘初心”的奉献精神,每个部门都要以主人翁的意识统筹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才能把工作干出水平、干出成效、干出亮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青岛乃至全省前列。
(二)“创文”犹如高考,考官就是群众。群众想的,就是政府要干的,城市文不文明,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胶州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通过开通市民热线、用好服务型党建平台、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让群众主动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在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的同时,也让政府更清楚地明白当前创建工作的薄弱点在哪里,发力点在哪里。干工作,特别是诸如改厕、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难点工作,因为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认同、让群众来评判,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实践证明,只要真心为群众谋福利,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入户调查问卷中,胶州市所涉及到的8个社区200户居民,没有一个不对胶州的“创文”工作赞不绝口,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三)“创文”宛若接力,力量贵在持久。文明城市创建永无止境,必须要久久为功、常管常严。胶州市在“创文”过程中确定了常态长效、常抓常管的工作机制,无论是围绕群众知晓率,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还是围绕易反弹的重点难点工作,坚持用制度管事,都有效解决了社会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问题的发生,体现了胶州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的实干作风。干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研究制定常态长效的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固化起来,对类似工作提供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作者系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60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