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万宁 要将小小槟榔做成大产业

移动版  2017-12-31 09:07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在2017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海南万宁市举行“天下槟榔看海南海南槟榔万宁”为主题的槟榔推介会,并在现场与湖南口味王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万宁市槟榔产业提升品牌和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历史厚重与经济内涵丰富

    作为四大南药之一的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L.),属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槟榔原产马来西亚,我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

dedecms.com


    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目前世界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
    槟榔经济价值高,每公顷可种植1500~2000株左右。中国槟榔品种产量高,单株产量可达30kg左右,经济价值高。中国海南、台湾、湖南等地群众自古就有消费槟榔的习惯,是主要的咀嚼食品。仅加工产值就达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市场潜力大,随着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注入,深加工产品种类丰富,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市场前景更好。
    就槟榔的历史文化而言,早在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干陀利国(今苏门答腊岛)进贡槟榔,朝廷转赐大臣,朝臣答谢的诗词多录于《梁史》。南唐后主李煜写他的大周后,有“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词句,槟榔、美人、情郎,历历如画在目。乾隆好槟榔,有两个用来装槟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长寿的乾隆一生挚爱。两物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嘉庆在折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两折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dedecms.com
    万宁古称万州,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地处低纬度沿海,热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力适中,特别是富硒土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6%,且分布较为集中,十分适宜槟榔的生长,因此万宁一直是海南省乃至全国较大的槟榔生产地,全市槟榔种植面积53.2万亩,素有“海南槟榔半万宁”之称。2011年10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槟榔之乡”称号,同时被认定为“国家槟榔示范基地”。近年,万宁市建立了全省唯一一家槟榔电子交易市场,注册“万宁槟榔”地理标志商标,制定了槟榔种植、初加工、包装物流交易、富硒槟榔等多方面的地方标准,从种植技术提升开始,引入青果初加工技术,改善产业生态环境,力求做大做强槟榔产业。

强强联合共推产业做强

    万宁市与湖南口味王集团将在万宁槟榔品牌打造、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开展强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青果工艺再升级,共同打造万宁特色槟榔产业品牌。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厅厅长史贻云表示,海南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适宜槟榔生产的省份,全省槟榔种植面积156万亩,收获面积约100万亩,常年鲜果产量达76万吨,干果产量约18万吨,槟榔已成为海南第一大热作经济。万宁市是海南省槟榔种植的主要市县,全市槟榔种植面积占全省的40%左右,同时也是全省槟榔初加工的主产区,年加工槟榔鲜果产能占全省总量的2/3左右,已形成“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引领全省槟榔产业再升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万宁市委书记张美文表示,近年来,万宁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布局,坚持把槟榔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制订实施槟榔提高单产、槟榔病虫害防治、金融政策扶持、槟榔价格保险、槟榔贮存冷库补贴、推广槟榔烘干绿色环保设备及加快槟榔产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全力帮助农民解决在槟榔生产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但他们自身又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使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农户有效实现与市场对接、与技术对接、与农资对接、与金融对接,切实提高了槟榔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万宁实际的槟榔发展新路子,槟榔产业取得迅猛发展。目前全市槟榔种植面积53.2万亩,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40%左右,同时万宁市也是全省槟榔初加工的主产区,年加工槟榔鲜果产能占全省总量的2/3左右,万宁市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坚持标准化生产、品质化保障、品牌化运作,依靠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做大做强槟榔产业,促进槟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湖南口味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陈义表示,作为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万宁槟榔的最大采购商,自2010年成立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驻万宁以来,共投资4.8亿元分别在后安、东澳建设2家槟榔深加工厂,实现年产值约5.5亿元,解决了近3000人就业,年发放工资约1.3亿元。未来,双方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在同等市场条件下,将会优先收购万宁槟榔原果,并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携手做好槟榔这篇大文章。
copyright dedecms


小槟榔撑起惠民大产业

    近年来海南省万宁市坚持把槟榔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大力推进槟榔烘干绿色改造和标准化种植项目,加快槟榔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使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农户有效实现与市场、技术、农资、金融等对接,切实提高槟榔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成功走出一条符合万宁实际的槟榔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据统计,万宁市槟榔种植面积达53.2万亩,占海南全省种植面积近三分之一,2016年槟榔鲜果产量达11.26万吨,从事槟榔产业的近30万人,全市现有槟榔初加工的农户、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共有262家,年加工产能达47万吨,产值达25亿元,农民每年从槟榔产业中获得人均收入近40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与此同时,近年来,万宁市大力发展槟榔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加快槟榔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将一颗小小的槟榔注入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攻坚上,不仅带动了万宁市总体经济发展,还为万宁市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据统计,2016年全市槟榔种植总收入19.32亿元,约有5万户近30万农民从事槟榔种植,槟榔种植人均收入6440元。初加工附加值4.2亿元,全市槟榔初加工从业者约9250人,人均初加工销售收入45515元。其中,口味王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2800人就业,海南雅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解决了650人就业。同时通过科技扶贫,对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785人共2253.65亩的槟榔园开展槟榔黄化病等病虫害防治,实现增产增收,致富脱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小槟榔撑起万宁惠民大产业。”据万宁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陈月花介绍,通过实施“五农三化”(即数字理农、市场旺农、金融支农、质量兴农、商标富农,设施化、产业化与组织化),从光种不管的懒人树到有机种养、精细管护,从散户种植经营、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到本土首家槟榔品牌诞生,从传统土炉烟熏火烤到自动化电炉环保加工,万宁市正着力推进槟榔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绿色改造给力产业转型升级

    “海南槟榔半万宁”。近年来,万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槟榔产业,早在2012年12月就成立万宁市槟榔产业局,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槟榔提高单产、病虫害防治、金融政策扶持、推广槟榔烘干绿色环保设备、打击取缔土法烟熏槟榔、加快槟榔产业园区建设等相关政策,组织编制了《万宁市槟榔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立足实施槟榔产业“五农三化”战略和“绿色崛起,美丽槟榔”行动。
    为保障槟榔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自2012年起万宁率先在全省推行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对绿色环保烘干设备推广的产品,按3万元~4万元/台进行了补贴,对加工能力、农户租用企业环保改造、加工户对槟榔设备进行绿色改造验收合格也有不同的财政补贴;为解决槟榔产业贷款、担保难,风险大的问题,万宁市运用财政奖补、贴息、担保、保险等政策杠杆,每年安排财政贴息及奖补资金2000万元,实行“存贷挂钩”制度和建立对公存款业务挂钩机制,撬动了金融部门支持槟榔产业贷款3亿元。

内容来自dedecms


    今年,万宁市又继续出台了《万宁市全面整治槟榔加工业污染环境工作方案》,大力实施槟榔烘干设备绿色改造企业整治行动,坚决杜绝传统土法工艺烟熏烘烤槟榔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目前,全市现有槟榔初加工的农户、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共有262家,全市建设的槟榔烘干环保设备达8620台(座),槟榔鲜果产能达47万吨。同时加强槟榔储藏能力建设,达到3万吨的储藏能力。
    与此同时,万宁市不断加大槟榔产业园区建设力度,作为加快槟榔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万宁市引进湖南口味王集团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投资4.8亿元分别在后安、东澳建设2家槟榔深加工厂,实现年产值约5.5亿元;总投资1.2亿元的万宁本土首家槟榔品牌“雅利槟榔”于今年10月开业投产,投产后一天能加工干果10吨以上,预计年创产值1.5亿元,有效地延伸万宁市槟榔产业链条,促进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产就业。此外,万宁市已启动万宁槟榔城项目建设,园区将集槟榔文化、示范种植、加工、科普观光、居住养生、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并在海南形成“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引领全省槟榔产业再升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标准化种植加快产业品牌建设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最不想看到的是槟榔价格大起大落,槟榔产业能够健康平稳发展,种植户和初加工商能够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是最理想的发展状况。在万宁槟榔种植面积难以大规模扩大,槟榔生长周期较长的前提下,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提高单产,是槟榔种植户最应该做的。
    为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和管理,万宁市建设了一个万亩槟榔标准化种植和三个千亩槟榔高产栽培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槟榔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通过技术指导农户加强肥水管理,示范基地槟榔普遍增长20%~30%,亩产可达1000斤左右。同时,万宁市还成立了万宁槟榔研究所,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良种繁育推广、鲜果保鲜及产品精深加工等问题,培养槟榔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提升槟榔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槟榔产业效益和发展壮大槟榔产业,培育槟榔产业新动能,促进万宁农业体质增效。
    为加快万宁槟榔品牌建设,在推广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万宁市还投入530万元调查圈定全市槟榔种植面积为53.2万亩,其中富硒槟榔园22万亩;投入145万元购买农药,组织专业防控队,实施槟榔病虫害统防统治7000亩;投入700万元,进行槟榔黄化病试验性防治技术攻关;投入50万元,建立了槟榔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投入150万元,创建了一个槟榔优质种苗基地,培育70万株种苗免费供给农户种植。 本文来自织梦
    在万宁市长丰镇,槟榔种植大户王进才的300多亩槟榔园显得格外翠绿。通过标准化栽培管理、生态防控、立体种养的生产管理方式,王进才的槟榔不仅长势好、产量高,而且从不生病。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岗位退休后的王进才,有技术、懂管理。他将自己的300多亩槟榔园围成3块,在林下轮流放养了200多头小黄牛,又从内地引进皇草这一高产牧草品种,作为雨天和晚上的辅料,实现全程无饲料绿色养殖。“立体种养,不仅解决了槟榔管理中最烦人的除草问题,可免打除草剂,减少槟榔病害发生,而且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保持槟榔园生态平衡。”王进才如是说。(图文/仲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62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