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大洲岛生态环境变好 金丝燕数量逐渐增长

移动版  2018-01-07 07:09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大洲岛位于万宁市东南海面上。2017年12月17日,南海网记者在岛上看到,曾经的乱搭乱建已经不见踪影,放眼望去一片碧绿,海水清澈见底。据介绍,一直栖息在岛上的小精灵-金丝燕数量逐渐增长。“我们越寂寞,大洲岛就越美丽,金丝燕就越来越多。”这是大洲岛护岛员们的集体心声。 本文来自织梦

  大洲岛分为北小岭(北大洲岛)、南大岭(南大洲岛),中间有一长800米的弓形银色沙滩相连。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90年,岛屿陆域面积4.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5.8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岛生态、金丝燕及其生境、岛屿周围海域的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栖息于大洲岛的金丝燕是东南亚金丝燕的一个地理亚种,分布范围狭窄,对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织梦

  大洲岛自然保护区保护站站长吴英弘说,曾经东澳、乌场等万宁当地渔民和一些外地渔民都曾到大洲岛海域捕鱼,甚至还炸鱼、电鱼。还有渔民在岛上建起棚户,最多时达300余间,游客在渔民或“黑导游”的带领下,常有私自登岛。几十年前还有渔民偷采燕窝。

织梦好,好织梦

  这些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岛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区设立时,吴英弘和另外3人共同担任护岛员,两人一组,半个月换班一次,今年58岁的他已经护岛27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了保护金丝燕,早年间他们凌晨4点钟就要守护在金丝燕洞口,驱赶偷采渔民,久而久之,偷采燕窝的渔民都知道金丝燕洞口有人守护,这些人放弃了偷采燕窝。为了保护大洲岛,吴英弘等护岛员没少跟渔民和游客讲道理、劝离,万宁市也采取“边防+海监”联合执法的模式对私自上岛的渔民、游客进行处理。

dedecms.com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海南省采取措施整顿大洲岛生态环境,同年9月23日,万宁市政府与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印发了《万宁市大洲岛保护区内违建物拆除实施方案》,并在2015年12月31日全面完成大洲岛131户、375间,共7630平方米违建物拆除,海漂垃圾、建筑废渣约8000立方米清理工作。 copyright dedecms

  同年,万宁市委托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编制了大洲岛保护区综合整治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并启动了海岛整治工程和海底珊瑚生态修复工程。万宁市海洋与渔业局还联合边防等部门,不定期组织巡查,并专门拨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岛上组织了一支10人的协管队伍巡查。同时,海南省、万宁市相关部门还加大宣传保护大洲岛的力度,当地渔民逐渐理解并主动参与大洲岛的保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今年50岁的卓云川曾经就是一位渔民,也曾到大洲岛海域捕鱼,登上大洲岛活动,但他现在是大洲岛自然保护区保护站的一名协管员。“以前就想着抓鱼赚钱,但经常听到政府部门人员教育我们要爱护大洲岛,不然金丝燕以后很可能就看不到了,这确实有道理,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大洲岛,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卓云川说。 dedecms.com

  大洲岛上现在每天都有5名护岛员在守护,5天轮班一次,每天最少要在岛上巡逻2次,有时还要驾驶执法艇出海巡逻,只要发现有人登岛、靠近保护区域,立刻驱离。今年6月,吴英弘等人在巡逻时接到群众举报,有不明身份人士偷摸上岛,吴英弘等人对大洲岛全面搜索,一昼夜后终于堵住了5名前来盗采降真香的人员。 dedecms.com

  在护岛过程中,吴英弘曾在驱离采取电鱼的渔船时不慎摔倒,断了左侧两根肋骨,又在劝离登岛游客时不慎撞断了右侧两个肋骨;护岛员刘琳林在海上工作中,摔断了脚踝;护岛员欧阳勤思在搜索盗采降真香的人员时,几次差点从山上跌落…...“守护大洲岛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职责,再苦再累再险都不怕。”护岛员欧阳勤思说。

copyright dedecms

  随着人类活动的“退场”,大洲岛生态环境越发变好,沙滩洁白、海水透彻、满眼翠绿。 dedecms.com

  2008年,岛上金丝燕大约有40只,2015年,保护区联合大洋金丝燕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展开调查,目前岛上检测发现的金丝燕不少于60只,金丝燕种群数量减少的趋势已得到遏制。同时专家也通过人为科学干预,有望在近年内增加金丝燕数量。 本文来自织梦

  另外,目前的大洲岛上,海南特有植物达23种,不仅有珍稀植物海南苏铁、海南(小花)龙血树、海南大风子等。而鸟类则更多,初步调查在岛上栖息活动的鸟类多达81种,如鹧鸪、老鹰、海燕、鹭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大洲岛本来就应该是这种碧海蓝天、鸟语花香的世界,相信用不了很久,随时都能看见金丝燕飞翔的样子。”吴英弘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万宁12月18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高鹏) 内容来自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62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