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移动版  2018-02-04 23:10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木果读书会·行业探秘 NO.29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提要 dedecms.com


随着2018年的到来,最后一批的90后已经成年,而第一批90后有些已经为人父母,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宝宝们,新手爸妈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问题,在书上或者网络上,根本就得不到解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面对新时代下聪明的熊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幺蛾子,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又应该怎么教育呢?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本期木果读书会,首都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张红就从0-3岁的宝宝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问题入手,聊聊怎样在幼儿期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本文来自织梦


分享嘉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张红,首都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请大家对照一下以下场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孩子总是粘着我,每天早上上班我就跟地下党一样,趁着宝宝不注意,飞速打开门,健步冲出家门,就为了逃避出门前看到宝宝撕心裂肺的哭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自从奶奶带宝宝,我就明显感觉到宝宝对我不是那么热情了,现在我出门她也不理睬,孩子对我不是那么亲近怎么办?我该不该让老人帮忙带孩子”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我的宝宝才8个月,想要的东西拿不到,总是哭,我该不该及时安慰她,万一给她养成坏习惯怎么办?”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感觉上面的情况似曾相识呢?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谈论怎样育儿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恒河猴实验。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这个实验很快就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他们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系列实验,最终发现只有“铁丝母猴”的情况下,婴猴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为什么婴猴更喜欢“绒布母猴”,而不是能提供食物的“铁丝母猴”?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在这里我们提出心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叫做“依恋”,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者(通常是父母或者祖父母,后面我们把主要照料者写作了母亲)之间一种互惠的、持续的情感联结,双方对这种关系的质量都有贡献。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研究者发现,孩子的问题行为追根溯源都来自于母婴(或主要照看者与婴儿之间的)依恋关系。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小结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安全关系地建立还体现在父母和孩子关系地方方面面,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对孩子应该是无条件接纳的,不管孩子是不是爱哭、是不是爱发脾气、是不是敏感,孩子是什么样的,不妨去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如果你经常无法容忍孩子的一些方面,比如胆小、敏感、发脾气、不好好吃饭,而且经常在这些方面无法控制自己对他发脾气,传递给孩子不接纳的信号,那么,你就尝试一下这样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不管你是不是敏感、爱发脾气,妈妈都会很爱你!”只有孩子感觉到被你充分接纳了,孩子才能喜欢自己、爱自己。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丁艳华. (2012). 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作用的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复旦大学).

copyright dedecms

Mi, K. J. (2005).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infant attachment patterns in korea and the u.s.: associations among infant temperament, maternal personality, separa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 Mathematical Physics, 97(2), 1275-1289. 本文来自织梦

邢淑芬, 梁熙, 岳建宏, & 王争艳. (2016). 祖辈共同养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报, 48(5), 518-528. 内容来自dedecms

王争艳, 汪斌, & 林青. (2011). 依恋表征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初探. 心理科学(1), 119-124. 织梦好,好织梦

佳 胡. (2017). Maternal sensitivity to infant distress emotion. , 07(1), 116-123.

copyright dedecms

黛安娜·帕帕拉, 萨莉·奥尔兹, 露丝·费尔德曼, 帕帕拉, 奥尔兹, & 费尔德曼等. (2013).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 人民邮电出版社.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63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