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的房间卖老客户380元?“杀熟”潜规则曝光,网友炸了…

移动版  2018-03-04 15:06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澎湃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大数据“杀熟”现象,最近被网友热议。有人在微博上披露,他经常通过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酒店的房间,常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了解到,淡季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上述微博发出后,瞬间转发破万,网友们纷纷吐槽各自“被宰”经历。“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选好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据《科技日报》报道,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企业难以抗拒价格差的诱惑。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给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这在商业世界里并不罕见。只要不是垄断销售和强迫购买,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价格公开。大数据 “杀熟”,虽然也是明码标价,却通过技术手段放大了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让部分消费者精准“被宰”,还蒙在鼓里。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杀熟”行为似乎有些不合商业逻辑,因为越是忠实顾客越是应该受到商家照顾才对,正是他们给商家贡献了主要收入。但在某些互联网公司眼中,所谓忠实顾客,似乎只是存量,来了就来了,买了就买了,而人家更看重增量,不惜“杀熟补生”。这正是商家的狡诈之处,也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吊诡之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本质而言,大数据“杀熟”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他对你了解得清清楚楚,你的喜好、你的习惯甚至你的怪癖,商家尽在掌握;消费者却对商家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自己留下的信息会让自己成为被“杀熟”的对象。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互联网时代,少有个人隐私可言。个人隐私就算瞒得了枕边人,也瞒不过互联网公司。你只要进入某个APP,你只要购买某样东西,你只要阅读某篇文章,你只要跟人聊个天,或者发个微博、朋友圈……你的一切信息都会成为别人的数据库,经过数据库的挖掘,人家可以比你还更了解你。互联网已从开放走向封闭,这些数据都掌握在企业手里,成为热销的商品,成为牟利的工具。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所谓的大数据挖掘,其实就是由机器自动完成的特殊“人肉搜索”,只不过“人肉”的目的更加商业化而已。大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杀熟”只是被曝光的坏事之一。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从法律上讲,大数据“杀熟”属于赤裸裸的价格歧视,而且这种歧视行为十分隐蔽,它滥用消费者的个人消费偏好数据,借助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掏了更多的钱。对于这样的行为,除了寄望相关部门查处,消费者恐怕很难在每一次具体的消费行为中及时发现。只能以歧视回应歧视,借助已被曝光的个案做出整体判断:既然这个平台“杀熟”,咱们以后都别用它就是了。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最近大热的区块链技术,能否颠覆大公司对大数据的控制,真正做到去中心化,让人期待;而在新技术到来之前,对大数据“杀熟”,也绝不能无动于衷。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本期编辑 邢潭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推荐阅读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65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