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阳:一位80后女孩的爱心传递

移动版  2015-02-01 10:41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钱不多,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嘉阳边说边将3000元钱递到老人杨玉琴手中。杨玉琴在得知眼前这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儿就是连续每月资助他们一家1000元的人之后,非常激动,“真是谢谢你啊姑娘,不知道怎么报答你。将来我不在了,我的孙子小彭鹏来报答你的恩情!”说着说着,杨玉琴的眼泪流了出来,满是裂口的双手紧紧拉着唐嘉阳不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是发生在湖北荆门聂家沟的感人一幕。

copyright dedecms

千里赴鄂探望老人

内容来自dedecms

“我就是放心不下,想看看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好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月25日中午,经过数十小时的辗转奔波,来自天津的80后女孩唐嘉阳终于见到了日夜牵挂的“亲人”——在聂家沟荒坡蜗居了20年的杨玉琴老人一家,只为了能亲自给杨玉琴和她94岁的养母以及年仅3岁的孙子送上一份新春的问候。

内容来自dedecms

“我就是放心不下,想看看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好点。”唐嘉阳告诉记者,此前一直想过来看看,这次终于能抽出时间来到荆门,亲自了解一下老人一家的状况。临近春节,也给老人和孩子买一些东西,让他们过个好年。唐嘉阳的家人怕不安全,不让她来,但她还是偷偷地买了票。

内容来自dedecms

“这是家吗?这怎么能叫家?”看着杨玉琴一家住在一间摇摇欲坠的窝棚里,唐嘉阳感慨,居住条件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差得多。“那不是简陋,是极度简陋”,她告诉记者。棚子是用破旧的瓦和油布盖起来的,连一扇说得过去的门都没有,四面透风。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木头凳子上放着的几个土豆,是老人家当天的午餐。 copyright dedecms

“看到他们这样,很心酸很难受。我自己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特别能体会他们的感受。”唐嘉阳说。

本文来自织梦

杨玉琴老人感激地说:“现在我的生活已经有了好转,有很多好心人帮助我,孙子也上了幼儿园,我母亲的吃穿也比原来好了。你看,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那些好心人来看望我们的时候送的,很暖和,今年冬天一点都不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看望了杨玉琴一家后,唐嘉阳依依不舍地和老人告别,她说:“等我有时间再来看望您。您好好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就说,我一定会尽力帮助您的!”唐嘉阳同时表示,以后每月的资助不会间断,直到杨玉琴一家的状况有彻底的改善。 内容来自dedecms

而到现在,杨玉琴都不知道唐嘉阳的名字。“她想知道我的名字,但我觉得自己做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没到要记住名字的地步。” 内容来自dedecms

对老人既同情又敬佩

内容来自dedecms

“那么多年不离不弃,老人也很不容易”

dedecms.com

对于杨玉琴一家的遭遇,唐嘉阳很同情,但是对于杨玉琴老人,她更多的是敬佩。 内容来自dedecms

“杨玉琴老人很不容易,自己这么困难还一直精心侍奉年近百岁的养母,这么多年,不离不弃。”唐嘉阳感慨地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据了解,今年71岁的杨玉琴老人已经和养母在这个坡上住了近20年。大儿子夭折,二儿子出车祸去世,30多岁的小儿子得了脑梗塞,和妻子离婚后远赴海南打工,照顾小孙子的重担也就落在了杨玉琴的肩上。 本文来自织梦

8年前,63岁的杨玉琴曾带着耄耋之年的养母远赴深圳打工。白天做清洁工,晚上到夜总会打扫卫生,每天只能休息三个小时。后来身体吃不消,房东也担心她的养母年纪太大,不愿将房子再租给她们。2012年,杨玉琴带着养母回到家乡荆门,继续生活在山坡上的这间破瓦房内。 dedecms.com

苏畈桥社区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家子的情况,为他们申请了低保,虽然每月300多元的低保并不能维持这三口之家的生活,但也是雪中送炭。加上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看望他们,也有一些附近和网上的爱心人士经常接济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才勉强过得去。

织梦好,好织梦

为了让老母亲和孙子生活得好一些,杨玉琴在门口喂了几只鸡,在门前的土地里种点小菜,空闲的时候出去拾荒,每天照顾老母亲和小孙子的饮食起居就是杨玉琴所有的生活内容。反反复复,不辞劳苦,为的只是报答养母的养育之恩。 dedecms.com

“她的养母把她抚养大,而现在她也这样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养母,连去打工都带着,太不容易了。这一家人都是好人,好人总会有好报的。”唐嘉阳说。

织梦好,好织梦

满含爱心的“绵薄之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自己的力量有限,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朋友眼中的唐嘉阳是一个心眼特别好的姑娘,平时遇到什么事都出头,能帮忙就一定得帮一把。2014年初,当从媒体上获知天津本地一个小孩严重烫伤之后,唐嘉阳主动联系到小孩家属,到医院去看望,并捐了5000块钱。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去年8月份,在看到媒体对杨玉琴老人的报道之后,唐嘉阳就想着一定要帮杨玉琴老人一把。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和杨玉琴一家取得联系,并从此开始了每月1000元的爱心捐助。

内容来自dedecms

为什么会想着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遇上了,有能力帮就帮一把。”唐嘉阳坦率地回答,“谁还没有个困难的时候,这种时候都特别希望有人能帮衬一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帮助到这个特殊的家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唐嘉阳说,这1000块钱,对她来说可能就是少吃几顿大餐、少买几件衣服,但是对杨玉琴老人一家来说也许就意义重大。但她的朋友却告诉记者,唐嘉阳每个月的收入也才四五千,平时生活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且母亲患了重病,家里条件并不是太宽裕。

内容来自dedecms

对唐嘉阳而言,她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老人一家。唐嘉阳一再表示,杨玉琴一家的情况非常特殊,需要长期持续地关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主要是解决经济来源的问题,还有未来老人生病、养老、送终以及小孩子的抚养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平凡善举的不凡力量(记者手记)

copyright dedecms

采访中,唐嘉阳一直说自己只是尽了“绵薄之力”。而这,于杨玉琴一家而言,却如雪中送炭。每月1000元的资助,对于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唐嘉阳来说,也已不少。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尽到这“绵薄之力”? copyright dedecms

对杨玉琴老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虽是在尽其赡养义务,却树立了孝义的模板,传递出人伦大爱。

copyright dedecms

唐嘉阳和杨玉琴,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两个人,正是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爱的传递,让她们成为“一家亲”。 内容来自dedecms

唐嘉阳说,“好人总会有好报。”但在她们身上,“好人好报”不是迷信的命运轮回,而是善意感召的必然结果。这“绵薄之力”“孝老爱亲”的小善,也许并不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般“高大上”,但贵在平凡与坚持。而这些善意总会感召其他人,也许只是一个两个,也许会有百人千人,从而实现爱心的传递和扩散。常积小善,方成大德,相信这样的爱心传递一定会汇成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不凡力量。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6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