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目前万宁市后安镇上公认最正宗的铁匠后人,身肩近300年的祖业传承。而这双铁匠之手闲暇时也能泼墨挥笔毫不逊色。不打铁时,他更像个文化人,他说技术和艺术总有相通之处,讲求方法,业精于勤。为此他孜孜不倦安于铁铺。 dedecms.com
面对厚重的祖业,是在时代的激流中安然消退还是绝地求生,官国云陷入艰难的冥思。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官国云打造的刀具印有“后安正福利”字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打铁不是一朝一夕
dedecms.com
官家人聪明这一说在后安镇上时常听人提起。说到被人称做“打铁状元”的父亲官上位时,官国云算是真正打开了话匣子。在官国云的眼里,父亲绝对是个聪慧之极的人。官国云告诉记者,父亲官上位只上过两年私塾, 从12岁开始打铁。当时很多人惊叹,这个小孩子打铁怎么跟别人不一样?他是垫着小板凳站在上边打铁的。父亲一直对官家相传的铁艺很有天份,到了18岁,官上位打铁已经名声大噪,这也是官家刀名气最鼎的时期,很多地方的人都慕名而来,新加坡、上海等地的人都通过商道托人来跟父亲买刀,从此父亲也就有了“打铁状元”的称号。 copyright dedecms
“他很聪明,去大陆看人做鸟枪,看一眼就知道有哪些零件,就琢磨出打法了。”官国云说,父亲虽然不识多少字,但是很多事情都很用心,他会拉二胡,还会画画。他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次他看见父亲坐在桌旁,点着一盏煤油灯,用他上学时用的铅笔和作业本画猴子。父亲画的那些猴子可谓千姿百态,有吃奶的猴子、有抓跳蚤的猴子,把他们的肚子都笑疼了。
官国云说,但父亲从来不具体教他们怎么打铁,就是一个字:悟!既然要领悟就不能一蹴而就,就要专注投入。这样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生活。
几十年来,有人劝过官国云弃铁从他业,也有人劝他到文昌做生意。而官家的后人中很多人都转行了,但官国云一直留下来。 本文来自织梦
“打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人从事某一项事业,就必须专注,这样才能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东西来。”官国云说,官家的刀不在多,而希望每一把都是好刀。这也是官家人深深嵌在刀艺里的精神所在。
dedecms.com
该坚守还是该顺应 本文来自织梦
说到祖宗留下来的这门“绝活儿”,官国云无不渗透出隐忧和无奈,他是官家现在唯一的铁匠了。传承了四代的“正福利”招牌还能否挂到下一代?原先家里跟官国云一同打铁的五叔也不再打铁了,五叔的子女都读了大学有了更好的前程。官国云有4个子女,但都读书有了职业,至此已无人再接下父辈的铁锤。
copyright dedecms
“生产一把耐用的好刀,别人可以20多年不换刀,这样有了名声。可是刀耐用买的就少了,手艺人的生活难以为继。”官国云笑称,这里也有着难言的尴尬。官家的刀具一直名声很响,鼎盛时曾饮誉海外。到了他这一代,特别是近些年也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化竞争。在后安刀的盛名之下,纯手工的作坊已渐渐被收效快的半机械作坊替代。官国云纯靠手工精打制作,一天能打10把菜刀,一些半机械小工厂一天可以打数百把,而且价格低廉,官国云的刀具难争先机,尽管官家的刀的确好用耐用。他曾经想过写本书,把官家刀技艺传承下去,但也不知道在科技化和市场化的今天还有没有价值。
copyright dedecms
“时代过去了!”官国云虽有些叹息,但他始终认为打就一把好刀,让用的人舒心应手,这才是手艺人的目的。他欣慰自己一辈子潜心打铁,不营他业,延续了“正福利”刀的名声,没有砸了祖宗留下的招牌。 内容来自dedecms
放下手上的活儿,官国云开始和记者信马游缰的闲侃。这个老铁匠的故事里总有引不完的据典,从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到华罗庚的教育方式,从钢材的种类到诗辞歌赋,这个纯粹手艺人身上流露出弥足珍贵的文化气息。
正午时分,一名中年男子用报纸包走了几把订做的胶刀。不一会儿,一位农妇匆匆骑着自行车赶到铁铺,她粗略地描绘了一下除草刀的形状,官国云已经心领神会。这时一旁的“四婶” 骄傲地说,特殊的刀具都得来找他们才能做得出,两口子又开始忙活儿。 织梦好,好织梦
官国云的家在正安街的石板路边,后安镇曾经喧嚣冲天的鱼市如今消失在这条冷清潮湿的石板路上。尽头,官家的祠堂,那里记录着官家祖辈海徙之路,见证后安刀两百多年来历经的兴衰。世代居住于后安镇的原安坡小学老校长林北清笑喻,打条锯时,两个铁匠打出那种独特的板锤交错声,简直就是这个村子里美妙的旋律。走出后安镇,身后的叮当之声仍不绝于耳,路口零星的后安刀手工作坊仍在经历最后的风雨飘摇,在时代变迁冲击之下,铁匠传人官国云将如何坚守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