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眼里的"三敢"万宁人:敢闯敢干敢吃苦[图]

移动版  2015-02-03 02:50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文人眼里的"三敢"万宁人:敢闯敢干敢吃苦[图] dedecms.com

安居乐业的万宁人

文人眼里的"三敢"万宁人:敢闯敢干敢吃苦[图] 本文来自织梦

    早上6时许,万宁后安镇后安人上就忙碌着准备早餐,在这里有全省有名的后安汤,后安米粉汤要用新鲜的骨头熬,而用的肉料是生长在海边四处放养的猪肉。 dedecms.com

文人眼里的"三敢"万宁人:敢闯敢干敢吃苦[图] dedecms.com

万宁人官国云师傅用粉笔在即将要打的铁上画好标志

文人眼里的"三敢"万宁人:敢闯敢干敢吃苦[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天刚蒙蒙亮,勤劳的万宁人开始赶集,尽管风雨要来。

  《万宁县志》对万宁人有这样的表述:(万宁)人民勤劳聪明,重友好客,尊敬贤能,崇尚正直。万宁人民的禀性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重情谊,敬尊长,讲义气,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一是缺少自制性,容易爆发,而且很容易形成群体行动,外地人认为万宁人禀性“黑青”(凶悍),其实万宁人是很服道理的,而且性格耿直开朗,容易引导。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作指导,可以把它引向积极的、进步的方面,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作用。正确认识万宁人的禀性,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很有作用。

内容来自dedecms

  万宁自唐贞观五年(631)置县至今历1375年,主政官员几乎全部是外县人,主要是大陆人,万宁人当万宁官的屈指可数,而且任职总时间很短。在漫长的年月中,在万宁没有发生过一次排外事件,在万宁任职的外地人,有政绩受到人民尊崇的倒是不少。今东山岭有李纲石雕像,于鹏(岳飞部下参议)墓,元朝荆王太子墓(在大茂群爱,为纪念荆王太子,村民将村名改为太子墓村),“同云洞”(在东澳水沟岭,明嘉靖间,刘知州,云南人,为祷雨巡长坝步。入石室刻“同云洞”三字,以记刘知州与民共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海南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荣历史。万宁的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创立到1950年4月27日万宁解放,也足足坚持了23年。1957年,朱德委员长视察万宁,曾题诗曰:“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坚持23年红旗不倒,是万宁人民对革命的有力支持。冯白驹说过:“山不藏人人藏人”。在六连岭坚持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有(以下举的都是外地人):杨善集、王文明、徐成章、陈永芹、王文宇、张开泰、符哥洛、陈武英、李振亚、肖焕辉、陈克攻、祝菊芬,等等。如果没有万宁人排外,外地人能够在万宁站稳脚根闹革命吗? 本文来自织梦

  万宁人讲义气,重情谊,这是万宁人的优秀品质,对那些薄义之人,“黑心”之人,万宁人一向鄙视,只有卑鄙的人才认为万宁人不可交,正直的人都认为万宁人是最好合的。上面我举了万宁人和外地人融洽几十年,坚持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下面我还要用事实驳斥“万不交”的谬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果万宁人真像有人说的那样“排外”,那外地在万宁工作的干部,在“文革”中早就被万宁人“赶”跑了,可是情况并不是这样。何如伟曾任万宁县委书记,“文革”中也曾被“造反派”拉回斗争,可是一上场就被更加“革命”的另一派劫走了,劫走时他们好像要把“走资派”消灭掉,但其实是把他藏到安全地点后,就用好饭好菜招待。黄子桂(湖南人)当时是县委书记,开始也受到一些批斗,后来也被群众冒死藏起来了,黄至今仍然十分感激万宁人,他说,批他的是随大流,保他的是真心实意。在那荒唐的岁月里,全省乃至全国有几个地方像万宁这样保护外来人? 内容来自dedecms

 [1] [2] [3] 下一页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6810-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