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好,好织梦
戈达尔缺席了自己的作品《影像之书》在戛纳电影节的首映,却通过视频的方式参与了记者会。“影像化的戈达尔”,记者们这样说道。(视觉中国/图)
“有人看吗?” 本文来自织梦
时隔四年,法国电影新浪潮领军人物、电影巨匠让-吕克·戈达尔的新作《影像之书》再次亮相戛纳,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此之前,他最近一次亮相戛纳的作品,是《再见语言》,影片为他捧得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这竟是他第一次在戛纳获奖。
织梦好,好织梦
不过,戈达尔根本不在意得不得奖。八年前,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就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他却并未前往领取。
dedecms.com
戈达尔不在意的,也许还有观众。他晚年的作品已经脱离了艺术电影范畴,他彻底把观众抛在脑后,创造了属于他自己,戈达尔式的电影语言——没有故事情节,碎片式的影像呈现。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再见语言》(2014)(资料图/图)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如果说《再见语言》还有演员,还有一条故事线索的话,《影像之书》索性将这两者都抛弃了。80分钟的影片中,没有演员出现,反复出现的,都是一些老电影的影像片段,纪录片的碎片片段,声音片段、音乐、爆破片段,戈达尔“玩弄”着这些旧影像,时而加快,时而扭曲,时而或加深,或淡化影像色彩,时而去掉声音,或去掉影像,只留下单一元素。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影像之书》一开场,是一系列取自不同影像的手和手指的连续图像,戈达尔亲自配以旁白:“人的真实情况是用手思考。”另一套影像碎片,则取自“二战”中火车上的影像,还有与犹太人大屠杀有关的影像,这部分是戈达尔对于西方历史的呈现。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影片的另一个主题,则转向中东,戈达尔用大量取自阿拉伯世界电影院的影像与西方、中东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影像合成,有阿拉伯妇女受虐的影像,有囚徒受审的影像,它呈现了一个充满暴力、混乱又模糊不清的阿拉伯世界图景。戈达尔用这些碎片式的呈现,告诉观众:在这个日益依赖影像的现代世界,影像其实并不可靠,它可以被扭曲,也可以被重组,西方世界自以为了解的阿拉伯世界,也只是他们想象的,并不是真实的阿拉伯世界。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影像之书》(2018)(资料图/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对许多观众来说,观看《影像之书》无疑是一次‘跟疯子聊天’,遇到戈达尔这样一位不受现代电影驯化的导演,简直是一场噩梦,但对一小部分能读懂他电影语言的观众来说,看《影像之书》会是一种特权和快乐。”《银幕》杂志这样评价。
本文来自织梦
《综艺》杂志则认为,戈达尔这部晦涩难懂的《影像之书》“像是一个关于当代世界状况的万花筒,但它提出的问题可能同样适用于戈达尔的作品本身:有人看吗?”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死亡和电影节是我现在努力回避的东西”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死亡和电影节是我现在努力回避的东西。”戈达尔曾经给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福茂写过一张字条。 本文来自织梦
戈达尔已经很久不去戛纳蔚蓝海岸的电影宫了,这次,他因为《影像之书》破例出现。2018年5月12日,《影像之书》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出现在大荧幕上,通过脸书与现场媒体打了个招呼。戈达尔在“现场”证实了他把观众放在一边:拍摄这部影片是为了他成立的小型电影协会筹钱,只会做小规模放映,不会在院线大规模放映。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戈达尔通过脸书与现场媒体打了个招呼。(视觉中国/图)
dedecms.com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对戈达尔的欢迎是大张旗鼓的,不仅《影像之书》入围主竞赛单元,电影节的官方海报更使用了戈达尔1965年拍摄的影片《狂人皮埃罗》里的经典一幕——让-保罗·贝尔蒙多在跑车上亲吻安娜·卡里娜。
copyright dedecms
第71届戛纳电影节海报使用了《狂人皮埃罗》(1965)剧照。(资料图/图)
本文来自织梦
2014年,继《电影社会主义》2010年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后,福茂重新请动戈达尔出山。戈达尔拍摄制作了3D影片《再见语言》参与主竞赛单元,时年84岁。名曰3D,《再见语言》实际上狠狠讽刺了现在无所不在的3D大片,影片充满混乱、支离破碎、色彩复杂的图像,戴上3D眼镜,观众只会觉得更加眩晕,取下眼镜,反而会获得正常观影体验。 本文来自织梦
戈达尔还搬出希特勒的例子加以讽刺。1925年,英国人约翰·贝德发明电视机,希特勒随后利用了这种“新媒体”。他极具煽动力的演讲在电视上反复播放,积聚了不少拥趸者。“希特勒可没有发明电视”,戈达尔还配上旁白嘲弄。戈达尔一贯的桀骜不驯在《再见语言》中体现得很明显,影片结尾甚至打上了一句“拒绝评论”。 织梦好,好织梦
两年后,第69届戛纳电影节的官方海报向戈达尔1963年拍摄的影片《蔑视》致敬:被黄昏染成金黄色的海岸线旁,金黄色的长阶梯和男人的背影。凭借《艺术家》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法国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则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带来关于戈达尔的自传性电影《敬畏》,影片根据戈达尔前妻安妮·威亚泽姆斯基回忆录改编。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第69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向《蔑视》(1963)致敬。(剧组供图/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哈扎纳维希乌斯戏仿戈达尔式的电影风格,诸如跳切、变速,正片变负片,字幕不匹配,经常打破第四堵墙,记录了1960年代的戈达尔,还有他和前妻从相爱到陌生的故事。哈扎纳维希乌斯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提到,开拍第一天,他给戈达尔写了一封自荐信,但很快就收到了邮局的退件——戈达尔不愿对影片发表任何评价。
copyright dedecms
在哈扎纳维希乌斯看来,戈达尔“很难被定义。他不会让任何人只把他放在一个盒子里。”戈达尔是“非常慷慨、宽容、勇敢、开放的,有时也很胆小怯懦,他拒绝被同情。”他认为戈达尔可以是多面的,这对于一个剧本创作者来说很自由,大可不必为他做一尊雕像,固定他。 本文来自织梦
“他作为一个导演,我非常尊重,他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电影语言;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我并不欣赏;作为一个观众,我非常尊重1960年代,这个时期的电影尽管后来没有那么多娱乐性,但有很多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哈扎纳维希乌斯说。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南方周末记者戛纳日记持续更新中,
本文来自织梦
关注《文艺是个局》,每天都有新故事。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