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过敏原因终于找到了,这么做来吃试试看!

移动版  2018-09-21 21:21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两招巧避海鲜过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冷水浸泡、烹调加醋 dedecms.com

保健时报记者楚超


织梦好,好织梦

有的人吃完海鲜身上起红疙瘩并伴有瘙痒,我们一般称为海鲜过敏。所谓海鲜过敏,其实是海鲜中含有一定量的组胺,有的人身体里先天缺乏分解组胺的酶,或酶的活性低,致使组胺无法分解,从而引起不耐受即过敏表现。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海鲜一般含有组氨酸,尤以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鲣鱼中含量较高。一旦海鲜不新鲜或保存不当,组氨酸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组胺,导致一些人出现过敏。如果产生的组胺过高,还会引起组胺中毒。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如果发生组胺中毒,患者在吃鱼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会出现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热感,全身不适,眼结膜充血等,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过速、胸闷、血压下降等,有时还会引发荨麻疹、出现咽喉烧灼感,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哮喘。因此,如果出现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那么,在鱼类的烹调和保存环节,如何避免组胺中毒以及减轻过敏反应呢?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除了要购买新鲜海产品外,贮存时冰鲜鱼类还要在4℃以下,冷藏鱼类要在-18℃以下。在烹调前应彻底刷洗鱼体,去除鱼头、内脏和血块。然后将鱼切成两半,并将其在冷水中浸泡几个小时。在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使鱼产生的组胺含量下降65%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楚超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73044-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