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南历史 展示万宁人文
文图/刚峰 copyright http://www.0668bo.com
前几回我们说到清末大将冯子材屯兵万宁平黎抚黎的大致背景与战争经历,本期将要为大家解密,冯子材在战后设置兴隆抚黎局战略意义。通过前几期的讲述,大家知道,清末清朝在海南最后一场“平黎”大战的主要战场,是在东线的万宁兴隆。战前战中与战后,“冯督办”在万宁兴隆主要做了三件有益的大事。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架设电线设立了电报局。百年前兴隆这个电报局,从府成翻山越岭几百里,是海南东线与南部崖州黎区最近的现代化科技设施,不仅对军事战争,而且为开发黎区建设及通商开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件事,就是遵照两广总督张之洞指示,在兴隆一带号召华侨来试种咖啡。有张之洞“南峒杨道”电文佐证:“在琼州种咖啡,以收外洋之利”。这个史料,将兴隆咖啡来源,提早了五十年。作为中国咖啡第一镇的兴隆,在咖啡种植来源上还真有点尴尬。虽然,兴隆是海南最大的归侨之乡,其咖啡历史有史证的最早种植的是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归侨,但只限于建国初期。而海南另一座咖啡之乡的澄迈福山咖啡风情小镇,其咖啡之父却是民国时期的印尼归侨陈显彰成功把咖啡引种到了福山。史料记载他于1935年在福山成立了一家福民农场,种植咖啡,其产品远销香港。
内容来自dedecms
并且,在福山风情小镇博物馆内,福山人为咖啡之父特意树立了一座雕像,馆展上明确显示,万宁兴隆华侨农场的咖啡豆苗也是陈显彰赠送的。这一史料一直让兴隆咖啡有点抬不起头来。然而。通过张之洞与冯子材的电文,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冯子材为抚黎开发海南发展经济,在130年前就召回华侨在兴隆一带种植咖啡。冯子材做的这件事,足可以让兴隆作为海南咖啡最早的种植源地之名,名正言顺! dedecms.com
第三件大事,就是战后设立兴隆抚黎局。
本文来自织梦
这真是一件大事,这是海南史上第一个促进黎汉和解并开发建设黎区,统管黎区事务的军事与行政机构。 织梦好,好织梦
我们从张之洞在光绪十五年八月初六上奏朝廷的《全琼肃清汇奖出力员弁折》电文中,可以清晰地查到,经一年以来平黎抚黎,全琼各峒黎歧驯服,绝无纠众出扰之事,主要是在“琼州黎境分设抚黎局八处,各派委员一两人,文武参用。每局各募士勇一百名,或数十名,责令该员等经管平决争讼,缉拿盗匪,修路垦田,设墟招商等事”。张之洞此奏文,是专门向朝廷为抚黎工作中,因搜山破寨、擒匪安良、开路设墟、勘山兴利等抚黎局弁员深入瘴乡,备尝艰苦,而仰恳天恩俯准照奖,以昭激励的奏折。 copyright dedecms
那么琼州黎境分设了哪八个抚黎分局呐?
本文来自织梦
此奏折中明确了地址,那就是:岭南一局、南丰一局、凡阳一局、番岖一局、乐安一局、廖二弓一局、茅地一局、古振州一局。奏文云:“此八分局,皆系扼要之所,即为将来设官控制应增应移张本”。 本文来自织梦
既然有分局那肯定就得有总局,抚黎总局在哪?就在兴隆,因为,兴隆是冯子材屯兵所在地,是“冯总督办”行辕驻地。
内容来自dedecms
冯子材在设兴隆抚黎局,意义非常大。 本文来自织梦
在冯总督办赴琼之前,他与长官张之洞往来电文中,就对海南一千年来的所谓”黎乱”有着共同的睿智看法。他们共同认为,黎乱不已,其根本就是黎区贫穷。虽然千百年来,历朝政府都用恩威并用施之教化,但放眼琼州,孤县海中,地方千里、黎山广深、榛狉未启(不开化)、森木茂美、矿产颇多,却鲜为发展经贸,使之黎汉两极分化,一遇矛盾、激起事端,战火遍地。
所以,此次平黎,战争只是手段,开发黎区却是目的。特别是对于中国著名的洋务运动领军人物又官至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来说,尽快结束战争,开山修路,伐木开矿、开办学堂,使琼州的丰富资源,为工业救国,保卫南疆做贡献,才是他们不惜全力调兵遣将,将取得镇南关大捷老将冯子材调往琼州,总督办一切平黎抚黎事务之责的用意。
其实,早在在1884年光绪十年,张之洞初任两广总督时,就派员上岛测绘海南地图。
本文来自织梦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十日,上奏朝廷《请派大员澈办琼州客黎各匪折》一文中,对琼州的岛情十分有见地,除提请朝廷速调冯子材赴琼平黎外,还卓越地在抚黎中,要“仿照前明以来海瑞诸人开通黎峒十字路之议”。他曾邀请著名学者胡适父亲胡传进入海南黎区考察调研,胡传于1887年十日二十一日从琼州府城动身,出西门,经澄迈、临高、儋州、白沙、琼中、五指山、乐东、三亚,最后到达陵水,先后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12000余字的《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
1886年11月光绪十二年,当冯子材刚结束了万宁兴隆之战,平定了陈氏兄弟的义军后,张之洞就制定出台了《抚黎章程》12条,史称“治琼十二策”。 本文来自织梦
这十二条抚黎政策中,尤其是以海瑞的思想“开山立邑”为先,制定出开通全岛“井字”十条大路计划。等到1887年夏,原规划的12条井字型大路全部开通,各州县也陆续开通22条小路后,张之洞才在1887年光绪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当冯子材刚率军离岛不久,上奏折《全琼肃清分别截留营勇筹善后事宜折》告知。张总督为何“先斩后奏”?这是因为朝廷穷,没有拿一分银子,全部都是张之洞举两广之财,纳琼州民间之力而为。
内容来自dedecms
由张之洞出台冯子材实施的“治琼十二策”所为海南岛修通的十字路及附属的22条小路共3600余里公路, 奠定了近代海南交通的基本格局,至今我们还在受益。
“开道立邑”是抚黎工作的核心,路通财通,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为何要在少数民族“立邑”?邑,指小县城。从汉朝始,历朝历代对治理边远少数民族只是实施两种制度。一是土司,亦头领由本地人世袭继承;二是流官制,亦在“蛮区”设县邑,从朝廷派官吏来管理。在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老、少边疆流官制与土司制一直并存且各有优劣。 dedecms.com
从海南岛的历史来看,汉武帝吞并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始,就是实行的流官制。然而,“黎乱”却一直绵延起伏二千多年,平黎抚黎,一直成为历代朝廷头痛的大事。 织梦好,好织梦
史册记载,海南自西汉被纳入王化之后,因派来的地方官吏大肆搜刮百姓,给当地黎民带来深重灾难。黎民百姓不得不奋起反抗,以至于杀死珠崖郡首任太守孙幸,又被汉武帝征派其儿孙豹带兵上岛平黎起,一直到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派冯子材上岛抚黎止,二千多年之间,光有史记载历朝历代平黎抚黎战事就不下几百起。 dedecms.com
早在东汉时期,马伏波将军平定岭南,一看海南岛“榛狉未开”在贾大臣的建议下,废除了珠崖郡,只在海峡对岸设个朱卢县邑来“遥领”。也就是说,朝廷对海南岛的治理放弃了流官制,改用土司制,就是尊重原来的部落或士族,你们各自管理,只须每年,过海来交点税进点贡。这个“遥领”,一直“遥”了650年,直到南北朝的冼夫人重置崖州,南朝在海南重新实施流官制,以冼夫人孙子冯盎出任“八府”总管,冯氏一族成为海南流官制的新贵,持续到唐初。
dedecms.com
流官制是士大夫的精神支柱,因为通过科举,出仕了,学子们才有实展报国之志。冼夫人过逝1600多年了,为何海南历朝历代的乡贤及汉民都对其恭恭敬敬?海南琼北地区把她当成“婆祖”神一样的立近百座庙来奉祀,并搞“公期”、“婆期”官方叫“军坡节”,道理就在这里。 本文来自织梦
然而,随着流官制的盛行,汉民不断的涌入,黎汉矛盾越来越激烈,冲突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黎乱”。
织梦好,好织梦
我们来看,从唐朝设琼州府起至宋朝,每一次平黎之后都有安抚使,作为琼州最高长官来抚黎。稍为安息了几年,黎乱又起,朝廷又派兵上岛,周而复始,黎乱根源,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从北宋第一任琼州安抚使周仁浚,到清末民初孙中山委任的最后一任安抚使王斧,一千多年来的海南岛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平黎抚黎”汉化史。
本文来自织梦
明朝乡贤唐胄编写的海南首部官史《正德琼台志》里面记载的91姓迁琼始祖,几乎,一大半姓氏的先祖,都是朝廷委派来的“安抚”州、府、县衙门的官吏,他们最后都落籍海岛,娶妻生子、开村立基、繁衍生息至今。海南浩瀚的迁琼姓氏历史,其实,就是海南文化的基础。从海南冯、王、林、韩、符、邢等十余个大姓的迁琼历史来看,每一个先祖,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之后裔,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进士出第或将门栋才,赫赫有名。
再从海南东线古老的县邑得名的历史来看,从平昌改名文昌县、从万全寨立万州府再到万宁县、从定安寨成立县邑再升格为南建州,原琼州府管辖的海南最发达的汉化最早的东线几个县市,几乎,都是一部“平黎抚黎”的战争史而得名。
dedecms.com
然而,历朝历代的平黎抚黎,都几乎是治标不治本,中原朝廷的教化都没有解决黎汉冲突之间的根本矛盾。
本文来自织梦
那么根本矛盾在哪儿呀?让我们来看看黎族简史。
织梦好,好织梦
与炎黄两帝同时代的南方九黎之首蚩尤的真系后裔骆越人,一直生活在两广地区,在史称“百越族”时代,被秦始皇平岭南后,一部分骆越人,逐渐渡过白浪滔天的琼州海峡,先后进入了海南岛避乱,形成了主要有“哈”(习惯称“侾”)、“杞”、“润”(亦称“本地黎”)、“台”(以前的著作多称“赛黎”)和“美孚”等五个分支,他们便成了有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闯海”人。
当留守两广或避乱进云、贵、川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漫长过程中也被渐渐汉化后,唯有深入海南五指山深山老林的这支骆越人,将渡船翻过来盖起了船行屋,以刀耕火种的方式,从此,在岛上繁衍生息,演变成中国唯一的黎族,成为海南最原始土族。
织梦好,好织梦
因为一直保留并传承当年的九黎之首蚩尤的传统风俗,比如至今还可窥见黎族阿婆的“黥脸纹身”,故被汉学者命名为“黎”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黎族们在海南岛几千年的原始刀耕火种的狩猎生活方式,当然,居住海边的黎人偶尔也在近海打鱼捕捞,虽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但丰富黎锦织布技术与口头民间文学和野拓直朴的性格,酿就了各个黎系之间和睦相守。他们之间没有战争,也没有类似云贵川一带的少数民族,建立了庞大的政权机构,甚至立国开基。在美丽的海南岛上,黎族人民一直过的自给自足的岛屿幸福生活,直到汉人来了以后…… dedecms.com
汉人们将中原文化与农耕技术以及衙门制度带进了海南岛,从此改变了他们的风俗;流官制度的实施,抢夺他们的土地并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自在生活方式。一条琼州海峡也隔断了他们出仕中原的梦想,于是,从唐至宋,黎汉冲突演变一直成为朝廷王化最大的焦点。
本文来自织梦
为何在这两个朝代,有那么多宰相、名臣不断地贬谪于海南岛,特别是传统黎区的崖州、儋州?其实,并不是中央政府惩治不听话的官员,而是一种“教化”的措施。 内容来自dedecms
海南人心中的神圣祠堂五公祠里奉供的唐朝的李德裕和南宋的赵鼎、李纲、胡铨、李光这五位宰相名臣,皆是这两朝所贬十余位高官的形象代表,他们都以其杰出的才华为海南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五公祠,其实,也是张之洞自己出一千大洋命他的学生当时的雷琼兵部道海南最高行政长官朱采,在祀奉北宋谪臣苏东坡的苏公祠上,改建的。
dedecms.com
时令已进入明朝,流官制的教化并没有改变黎族人的思维观念,除了五指山周边的一部人有了点汉化的味道外,大部分黎人依然还是守着刀耕火种。但是,就是这部分被称为“熟黎”的半汉人(改为汉姓,下山安居种田)也没有几个孩子在接受孔孟之道教育上,取得好的学业与功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明朝初期的统治者,头脑比较清晰,停止了在黎区的汉化设区建政的举措,而将传统黎区分为六十四峒(峒,黎区传统士族组织机构,相当于汉族的乡),实行土族自治制,头领由世袭而成。虽然,表面上,缓和了黎汉矛盾,但,黎区的落后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遇大灾,黎汉贫困之矛盾又燃起战火。于是,在明朝嘉庆年间,一个琼州府名叫海瑞的落第书生,在回到屯昌石峡村为祖父扫墓时,特意在周边一带黎区调研,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名曰:《抚黎疏》并在进广东参加乡试的时候,改成策论,让朝廷耳目一新,终于,在四十岁时中举,尔后,在中国的历史上,搞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成为“海青天”而名垂青史。
本文来自织梦
纵观海刚峰的策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开道立邑”! 织梦好,好织梦
自冼夫人在南北朝重置崖州立邑后,隋唐就在海南设置了四州十三县,构成了海南基本的汉化行政格局。这四州除了琼州是首府外,分别在五指山北边设定安县(元朝后升格为南建州)、东边设万州、南边置崖州、西边保留汉时的儋州。但这四州所在地基本上都汉化了,而五指山最传统的也是人数最多的侾族“首府”所在地水满峒,却依然是贫困之地,一有风吹草动,黎人们就四处出击,黎汉冲突一直让琼州府“寝食不安”。
dedecms.com
海瑞的建议,便是重新要在黎区设置县邑并开通十条通往水满峒的大路。虽然此策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但种种原因,却一直没有落实,直到,历史将责任转到了清朝张之洞肩上。 copyright dedecms
所以,张之洞、冯子材在兴隆置抚黎局并设八个分局,其实,就是依照海瑞建议,在扼制黎区通往汉区的关隘,先立关卡设墟开市,置巡检司(低于县衙级别)然后,等条件成熟,再立邑设县。
内容来自dedecms
可惜,清末国家遇上大事,冯子材一走,加上张之洞调住湖北,在黎区至少增设三个县的战略构思终没有来得及实现,时令又进入了民国。
民国的继任者也基本上是按照冯子材思路,一是开山修路,在黎区通车;二是废除黎族酋长制度,一切山林、土地收归公有,分给黎人;三是开发山林,在黎区建设市场,在黎区移入汉民,实施汉化教育;四是废除抚黎局、黎务局等机构,欲在黎区增设三县,由政府直接管理。
织梦好,好织梦
可惜,民国也是国家大乱时期,除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保亭设县外,五指山、琼中、白沙三县的目标也是本朝实现的,其中,通什设自治州,由黎头王国兴任首任州长。当然,这是后话以后再表。 本文来自织梦
冯子材设置的兴隆抚黎局,谁是第一任局长?兴隆之名又是因谁而起? 本文来自织梦
欲知后事如何?下期再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73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