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扶贫”的海南探索

移动版  2019-01-04 09:27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临高新盈村的海产品在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热销,贫困群众干活更起劲了。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周静泊 摄 本文来自织梦

原题:“互联网+消费扶贫”的海南探索—— 触网:打开另一扇“脱贫门”

织梦好,好织梦

300多斤花生,6斤一袋,分成60多袋,在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线没几天便告售罄。两个多月前,定安县岭口镇鲁古井村的贫困户莫启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家种的花生会这么抢手。看着自己银行账户余额一下子多出3000多元,莫启清连忙把家里的田地重新平整了下,盘算着再种点啥。 织梦好,好织梦

触网,是莫启清打开的另一扇“脱贫门”。

本文来自织梦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海南创新推进“互联网+消费扶贫”行动,搭建“互联网+消费扶贫”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全省贫困群众搭建了消费扶贫供需对接的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悄然孵化着贫困群众的商品意识、包装意识和品牌意识,激发了大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与现代化的互联网科技及营销理念实现对接,彰显了扶志、扶智和扶技的成效。 copyright dedecms

小小二维码、小小包装箱、小小手机屏,成为了这篇以互联网思维书写的扶贫大文章的生动注脚。 dedecms.com

小小二维码 扫出扶贫大文章 copyright dedecms

网络销售平台为贫困户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改变着大家的思想观念。

内容来自dedecms

“扫一下我的二维码,就能支付。”在去年11月中旬举行的定安县“互联网+爱心消费扶贫”农副产品展销会上,来自各乡镇的贫困群众带来自家产的瓜果蔬菜、禽畜肉蛋,现场销售。与以往相比,这次的扶贫集市有些不同。展销会上,大家胸前都挂着醒目的二维码牌子,一边热情推销产品,一边举着二维码,争先恐后地让顾客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定安县龙湖镇安仁村贫困村民郑金福参加了这次展销会,并利用二维码收款,收入共1万元,这相当于他原来年收入的一半。

织梦好,好织梦

郑金福一家四口,妻子患病无法劳动,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他靠种槟榔和饲养定安黑猪,一年收入约2万元。那天的展销会上,郑金福挂着二维码胸牌想碰碰运气,没想到自家的黑猪还挺有市场。定安一家房地产公司主动与他接洽,并以9.5元一斤的价格,当场签订了合同,支付了1万元预付款。

copyright dedecms

二维码牌子,几厘米见方,却显示出互联网科技给贫困群众带来的巨大变化。自去年10月海南创新推进“互联网+消费扶贫”后,一枚小小的二维码,扫出了扶贫大文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同样通过爱心扶贫展销会获得不错收入的,还有五指山市畅好乡番贺村的贫困村民朱兰燕。 织梦好,好织梦

2018年11月30日,五指山市“互联网+爱心消费扶贫”农副产品展销会举行,朱兰燕和丈夫黄海宁一口气宰杀了7头猪,都带到了展销会。那天的展销会,朱兰燕通过手机二维码收款,共收入6000多元,净赚约3000元。

copyright dedecms

不过,朱兰燕夫妻俩通过二维码收来的款项,有着令人心酸的用途——给女儿输血治病。朱兰燕一家之所以成为贫困户,主要原因是她的大女儿患有地中海贫血病,每月的输血费用就得1000多元。“卖猪肉得来的这笔钱,可以带大女儿去输好几次血了。”朱兰燕微笑着说这句话时,眼角却有了点点泪光。

内容来自dedecms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雷虎村贫困村民吴坤深,则是在电商扶贫中,找到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 织梦好,好织梦

“永兴镇几乎家家种黄皮。”吴坤深说,每年七八月间,挑着一担子黄皮青果去镇上赶集卖,是十里八乡村民的惯例。一直按着惯例讨生活的吴坤深,这回没有再挑担赶集,而是把黄皮青果进行加工,制成黄皮干果,每180克装成一瓶,起名“岩味蜂蜜黄皮干”,,并在瓶子上印上了二维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去年11月中旬,吴坤深把他的“岩味蜂蜜黄皮干”带到了海口爱心扶贫集市,颇受好评。当天,通过消费者扫二维码,吴坤深销售“岩味蜂蜜黄皮干”收入2000多元。不仅如此,吴坤深还把“岩味蜂蜜黄皮干”放到海南爱心扶贫网和永兴镇电商扶贫中心的电商平台上销售。“你看,831件,每件两罐,算下来卖了1662罐啦!”看着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的销售量,吴坤深脸上笑出了皱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记者为吴坤深算了笔账,仅海南爱心扶贫网销售平台就为他带来了4万多元收入,而此前靠挑担售卖黄皮青果,一年下来不过收入一两万元。 本文来自织梦

吴坤深会经常翻看电商销售平台上客户的评价,“就得多看看大家的评价,听听意见,不然产品怎么能越做越好呢?”为了让黄皮干的口感更好,吴坤深不断提升制作工艺,如今电商平台上在售的黄皮干已是他经过三次改良的版本了。下一步,他还计划做些市场调查,认真考察同类产品的味道和包装,面对以后的发展,吴坤深信心满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海南,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贴在定安县里变村贫困户莫日召家鸡场大门上的二维码,不仅为他带来了收入,还让他树立起扩大鸡场规模的信心;屯昌县西山镇更丰村朱芳园村民小组的贫困户王世驹,每个月赶集都用二维码收款,他还打算学习电脑知识,把蜂蜜也放到网上销售…… copyright dedecms

二维码在为贫困户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改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

copyright dedecms

小小包装箱 折射扶智大成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前,商品意识、包装意识、品牌意识对于生活在山区里的贫困群众而言,没有太多概念。现在,他们通过包装和品牌打造,让土产品变成了抢手货,成为增收的新亮点。 内容来自dedecms

山间的微风穿过云雾,吹进五指山市水满乡番响村贫困群众王鹏云的家里,一瞬间,满屋子茶香、酒香四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今年40岁的王鹏云一家六口人,原本只靠卖茶青和红糯米酒维持全家开支。王鹏云曾想和爱人外出打工挣钱,但因八旬老母亲身患残疾,又担心两个幼子无人照顾,夫妻俩只好放弃了务工念头,一家因此戴上了“贫困帽”。 copyright dedecms

茶青的销路很简单,一般是以每斤40元的价格卖给收购商,但王鹏云在其中发现了商机:自己销售成品茶,可以卖出更高价钱。说干就干,王鹏云和兄弟几人合伙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卖起了成品茶。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开始就是很土的包装,用透明的塑料袋装起来卖,销量不太好。”王鹏云说,卖出少量成品茶,难以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 本文来自织梦

2016年,在五指山市旅游商务局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王鹏云有了自己的小门面——旅游咨询电子商务服务站,自家生产的红茶、绿茶、红糯米酒便放在这里销售。然而,土气的商品包装,令他的产品照样卖不出好价钱。 copyright dedecms

之后,王鹏云开始从包装入手,提升商品价值,寻求着把产品变成商品的好路子。他曾经试着从网上淘回茶叶包装袋和玻璃瓶,又专门订购一批茶叶包装盒和复古精致的陶瓮。看着销量一点点增加,王鹏云觉得路子走对了。2017年,他还成功注册了商标。“你看,‘午芗道’,这个就是我们注册的商标,寓意是生长于地势最高的水满乡的茶。” 内容来自dedecms

和王鹏云情况不同,海口市永兴镇儒张村的贫困群众黄忠海是在寻找脱贫机遇中,搭上了电商扶贫“快车”,为自家养殖的蜂蜜、土鸡和鸡蛋穿上了“新装”,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copyright dedecms

黄忠海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亲手将一枚枚土鸡蛋装进包装箱里,然后打包寄给顾客。放在几年前,这可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黄忠海记得,在没有包装之前,鸡蛋易碎是销售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以前都是挑着去卖,或者拿简易的纸盒装,再用一根绳子捆起来卖,但这样放到网上卖不出去,鸡蛋容易碎。”加入当地扶贫电商中心后,黄忠海的农产品迎来大变身,厚实又柔软的泡沫盒子将每一枚鸡蛋紧紧包裹,加上颇富创意的外观设计,小小的包装盒赋予了农产品新的文化内涵,产生更好的品牌溢价。

内容来自dedecms

“有了包装就是好,保护了产品不说,价格卖得更好了。”尝到甜头后,黄忠海将自家的土鸡、蜂蜜加入产品包装队伍。蜂蜜包装上,还印上了黄忠海的名字。小小的包装盒,不仅让黄忠海成功脱了贫,还让他逆袭成了“电商能手”,让自家的农产品迈向了更大的市场。

dedecms.com

小小手机屏打开帮扶大天地 copyright dedecms

“互联网+消费扶贫”不仅激活了以扶贫助困为理念的消费市场,也同时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创业的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的路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看,短短两个多月,就卖了4000多份呢。”临高县新盈村委会委员陈斌拿着手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村里扶贫产品的销售额。他说,临高小银鱼干一上架就成了“网红”,半个月销售额就达4.8万元。 内容来自dedecms

谁能想到,作为村里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陈斌曾长期为海产品销路问题而烦恼。为了让村里的海产品能卖出个好价格,他找收购商,常常“跑断腿”,收入却不乐观。 内容来自dedecms

和陈斌有着一样烦恼的还有定安县岭口镇鲁古井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德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吴德金还记得,以前鲁古井村贫困群众的产品是怎么卖出去的——要么肩挑手提,要么靠摩托车、三轮车,把自家种养的农副产品带到周边的市集上卖,销量少、价格低,还很累,一顿折腾,也赚不了几个钱。产品卖不动,贫困群众就有些懈怠。 织梦好,好织梦

为了帮贫困群众多卖货,吴德金和村干部们在日常工作之余,隔三岔五跑到镇上、县里,甚至海口,和批发商、企业老板谈生意,但销量一直不稳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去年10月,海南掀起消费扶贫热潮,创新打造海南爱心扶贫网这一“互联网+消费扶贫”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聚集效应,以信息化的手段,激活了以扶贫助困为理念的消费市场,用一方小小的手机屏,把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聚沙成塔,不仅让全省各地贫困群众的产品畅销岛内外,也打开了一线扶贫干部帮扶的大天地。 dedecms.com

海南爱心扶贫网的诞生,很快发挥了聚集效应,将全省的扶贫产品集中展示,解决了过去货源分散的问题。 dedecms.com

黑豆、花生、大米、黑猪、槟榔鸡……随着鲁古井村扶贫农副产品在网上的热销,吴德金发现扶贫工作比过去好干多了。通过海南爱心扶贫网等电商扶贫平台,能将村里的扶贫产品与广阔市场直接对接,他只需教会贫困群众如何把产品上架到网上,客户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copyright dedecms

“只有把产品卖出去,让贫困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吴德金说,现在村里很多贫困群众都主动找他,让他帮忙把产品上架到网上。

织梦好,好织梦

如今,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新盈村和鲁古井村走上了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本文来自织梦

解决找市场难题,仅是海南迈出“互联网+消费扶贫”的第一步。接下来,海南将充分发挥海南爱心扶贫网等骨干互联网扶贫平台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帮助扶贫干部能方便快捷地查找、记录、确认贫困群众的收入情况,让扶贫工作更精准、更智能,将扶贫干部从烦琐的查账、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还能依靠大数据,为村镇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们的任务是搭好舞台,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才是消费扶贫的主角。”海南爱心扶贫网运营负责人梁刚说,他希望今后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能充分利用海南爱心扶贫网大数据信息提供的建议意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更多受消费者青睐的农副产品,相关部门做好品控,让海南绿色、天然的优质农副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帮助海南贫困群众尽早脱贫,助力海南乡村振兴。 dedecms.com

扶贫,如何做到精准?在互联网思维已渗入各行各业的今天,扶贫既可以“触网”找市场,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智囊”、锁病灶、开药方、拔穷根。

dedecms.com

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网货,“互联网+消费扶贫”正改变着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内生动力,也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路径。 dedecms.com

海南推进“互联网+消费扶贫”不会止步于搭建一个扶贫电商平台。未来,还将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打造海南脱贫攻坚的“智慧大脑”,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任桐 庄晓珊 周静泊)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77135-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