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产学研”高科技改变我们生活

移动版  2019-04-19 01:05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提高房屋抗震级别的高延性混凝土、为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保护、无人值守扫车牌就可自动扣费……4月18日,记者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验室,见到了一系列产学研结合的高科技项目,它们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改变我们生活,实现“大学+”效应。 内容来自dedecms

文物保护:为古建筑穿上隐形加固“铠甲” copyright dedecms

走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实验室,可以看到如大坝般的L形反力墙、模拟震动台、卧式万能试验机……很多国内前沿的技术就从这里走出。 dedecms.com

一个钟楼的木质模型吸引了记者注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主任、古建筑结构与保护研究所所长谢启芳告诉记者,,这个模型与钟楼的大小比例为1:6,主要通过碳纤维布、扁钢加固榫卯节点等技术,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织梦好,好织梦

“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科学价值,影响范围遍及亚洲,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古建筑该如何保护?”谢启芳说,地震是影响古建筑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和团队致力研究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机理与性能,并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提高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古建筑提高到9度设防标准。 本文来自织梦

在谢启芳提供的实验视频中,可以看到,钟楼模型采取了加固设计后,在剧烈的晃动中,房檐的风铃猛烈摇晃,钟楼模型整体轻微摆动,但并没有倾斜或者倒塌。这项科研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研究成果已在西安钟楼、大风阁、铜川药王洞、富川文庙等建筑上得到应用,还在西藏、云南、河南、广西、内蒙古、福建等文物大省得到了推广应用,不但为重大工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内容来自dedecms

智慧停车:系统识别车牌 实现自动计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静态交通研究院,记者见到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含光路一停车场中的车辆出入“打卡”实时信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静态交通研究院院长史小辉博士说,研究院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可应用于路边、社区、酒店、商场等停车场,目前已接入了全市近一半的停车位。 copyright dedecms

“在无人值守的路边或者商场停车场,系统采取无人值守模式,依靠先进的视频抓拍识别技术,锁定车牌号码,自动上传至云端,云平台开始计费,车主可通过APP或者公众号进行线上缴费。”史小辉告诉记者,如今研究院已在科技二路的路灯上,安装了高清识别摄像头,车主可通过车牌号识别,进行停车费缴纳,真正实现了“无感出入、无感支付、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停车管理。

dedecms.com

目前,项目在长春已建立了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同时在西安也进一步扩大应用,大雁塔周边沿线34个停车场已接入智慧停车管理云平台,可辅助旅游区域停车场车位的调控和规划。此外,在实现停车大数据共享的同时,服务于交警、规划等政府部门。

本文来自织梦

产学研“无缝对接” 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dedecms.com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探索了基于团队控股的‘研究院+公司’成果转化模式,聚合高校的科技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西安建筑科大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刘荣说,这个资产公司是建大专门对外投资的公司,为了让科技成果走出校园,如今也成为支持学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平台。“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便是从这里走出。

copyright dedecms

据了解,科技创新是高校保持活力的源头和不竭的动力,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环大学创新产业带为媒,在载体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创业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来自织梦

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大学+”新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大学人才就地创新创业、成果就地实施转化、科教资源就地开放共享的校地融合新体系,推进城市管理向大学延伸、大学资源向新经济转化,形成校地合作共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双创”的新机制,推进大学资源转化为新经济,实现校地共赢。 内容来自dedecms

记者 高乐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80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