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算法搭建未来“地下城”

移动版  2019-04-30 09:45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周一有约

  通讯员 吴 婵 本报记者 张 晔

本文来自织梦

  最近,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何磊的案头,多了一张贺卡,卡片封面写着“致我们的何老师”。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学生们用贺卡向这位37岁的老师致敬。 dedecms.com

  谈及他的工作内容,何磊没有给记者甩出难懂的专业概念,而是提到在今年年初热映的影片《流浪地球》。“你还记得‘地下城’吧?我就是研究未来地下城市空间的。”何磊笑着说,他和团队主要利用建模的方法进行测绘和仿真实验,为人类开拓地下空间“打前站”。

织梦好,好织梦

  研究从实际需求中来 本文来自织梦

  “也许名字中的三块‘石头’,注定了我一生的方向。”何磊如此解释,自己与研究领域岩土力学的关系。 dedecms.com

  2005年,,从天津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何磊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彼时,他已开始了在岩土裂隙网络、地下空间方面的研究,并在世界顶级期刊发文40余篇。

copyright dedecms

  怎么会想到研究“地下城”呢?

内容来自dedecms

  “新加坡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面临着严重的土地匮乏问题,向地下掘进是可行的出路之一。”何磊说,可向下掘进的难度极大,一旦搅动地下岩土的平衡性,几乎难以修复。

内容来自dedecms

  在新加坡时,何磊先后完成了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开拓地下空间的研究模式。凭借优异的科研成绩,他于2013年获得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颁发的“罗哈奖”。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国外学习的那些年,何磊感触最深的就是“离家越远就越爱国”。每当在国外听到祖国的好消息,他总是迫不及待地与同学分享。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这样的信念成了他在海外做科研的最大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当老师比做科研更具挑战 dedecms.com

  2016年初,34岁的何磊加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为桥隧与地下工程系最年轻的教授之一。2017年5月,由赵坚、李建春、何磊等教授牵头的东南大学未来地下空间研究院正式成立。

内容来自dedecms

  此后3年,何磊先后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在中国工程院重大研究项目“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中,他以开拓地下空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的立体发展找到“突破口”。

内容来自dedecms

  “对地下空间的探索,并不是要破坏它,我们首先要做到‘尊重’地下岩土并与其‘和谐共生’。”作为岩土的“老朋友”,何磊懂得这种密度不匀、形状不定的物质,其每条裂隙都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本文来自织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二维数值算法就已被创立并被广泛应用于岩土裂隙网络研究中。可是何磊发现,传统的二维数值算法由于计算适用领域比较局限,往往不能准确地预测出岩石的裂隙。于是,通过多年的努力,他与团队研发了三维数值流形法,这种算法将岩石裂隙研究空间从二维拓展到三维,极大地提升了对岩石裂隙预测的准确度。 织梦好,好织梦

  然而,在何磊的心中,比科研更具挑战性的,是“当一名老师”。

织梦好,好织梦

  作为研究者,过去何磊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数值建模到程序实现,他享受缜密的计算与编程过程。“就像作家在写小说,一旦灵感来了,自己就会陷入高度的忘我状态,甚至忘记吃饭喝水。”这种专注使他的科研进展极快,人却日渐沉默寡言。

dedecms.com

  当第一次面对学生时,何磊意识到,不能再做科研“独行侠”。“如果你只有一个学生,可以像带学徒一样手把手,而当你有九个学生,他们的兴趣点和性格完全不同,不能强迫他们围绕你的研究点,这是不负责的。”他说。

本文来自织梦

  为帮助自己的2名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确定研究方向,何磊试着跳出自己擅长的领域,补齐研究短板。他紧紧瞄准岩土力学领域的国际前沿方向和国家重大需求,潜心思考如何“把学生带出来”,让团队方案走出实验室、在国家建设工程中落地。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81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