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方程

移动版  2019-06-03 10:02  来 源:  字号:

概括:这道题是秋怕漳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费雪方程,指导老师为师老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题目:费雪方程

解:

楼主,你所说的还是西方经济学(宏观)和货币银行学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初级,宏观).有个式子:M/P=m,叫做实际货币量或实际货币余额.我是金融学 专业刚毕业的本科生,货币银行学的知识有些遗忘了.我可以提示楼主:

dedecms.com

1.可以在看看费雪方程式 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它的假定,要知道,无论什么 理论,前提假定是重中之重,如果只关注结论,就可能引起偏差甚至断章取义.结论只能在前提假定的分析框架中成立.任何一个假定被取消,其结论就可能不再成立.所以,楼主可以看看费雪是不是认为当价格变动时,名义货币量也在变,或者有什么其他的经济运作机制,如果货币需求是不是也在变,然后最终总的效果是实际利率不变,看看费雪是怎么解释的.

内容来自dedecms

2.凭我的印象,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中讲了不少货币需求和供给模型,其中就包括费雪的,费雪的理论也是比较传统的.楼主可以参考黄达老师的货币银行学教材.

本文来自织梦

3.实际利率变不变,要看用哪一种理论去解释,去模拟,你用的是费雪的,此外还有凯恩斯的,弗里德曼的等等.不要一叶障目. copyright dedecms

4.在一个经济社会中,货币名义量用M表示,你应该学过货币银行学,有什么口径之分,如M1,M2之类的,回去要仔细了解.但是,现实生活中,你手中持有的钞票到底有多强的购买力呢,换句话说,你手持一块钱,在2010年可以买到2个大馒头,那么到了2011年,由于同质的大馒头价格涨了,你可以只能买到一个半大馒头了.所以,我们要用M/p来衡量一个经济社会,实际供应的货币或者说购买力是多少,这就是实际货币余额.楼主要牢记,只要提到“实际”,你就要联想到社会中真正的产出,而不是那些纸质的钞票和简单的账面货币符号,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社会产出的产品(包括日用品,各种服务等等),钞票和账面符号仅仅是中介,是一个交换 中介,是通货.如果社会产出为零,那么所有货币都没有价值.所以,“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需求”一定要和实实在在的社会产出相联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现在已经工作了,实在没有精力再去翻课本帮你查了,希望楼主能查有所获.

本文来自织梦

举一反三

例1: 市场利率上升,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还是下降?


思路提示:

首先:神马是机会成本? 持有货币 抑或持有资产(包括金融资产),你只能选择一样.

dedecms.com

其次:利率为神马要上升? 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

本文来自织梦

最后:利率上升是对高通胀,高物价的变相补偿.试问猪肉价格20元你愿意多买呢?还是10元你愿意多买? 织梦好,好织梦

在高利率,高物价的前提下,持币的机会成本自然是上升的. 织梦好,好织梦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这个怎么算的…费雪那个公式是什么,就是计算实际利...

点拨:费雪方程:i=r+π,i是名义利率,r是实际利率,π是通胀率。这道题和费雪方程貌似没有直接联系。 请参考货币数量论。数量方程的百分比形式为: M的百分比变动+V的百分比变动=P的百分比变动+Y的百分比变动(本题V变动为零) 把题目中的数字带入该方...

题2:西方经济学中,到底哪个才是是费雪方程式

点拨:费雪方程式 (Fisher Equation) 是反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的方程。利率有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分。名义利率,是指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按照承诺的货币价值计算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对名义利率按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修正後的利率。由於借贷双方...

题3:关于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点拨:剑桥方程式重在人们的持币动机和货币余额,对未来价格水平、支出等预期决定货币持有量从而决定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注重的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进行货币支出,是流量的概念。 另外作为补充,转一篇我收藏的文章: 谈经济学方程当中的量纲平衡问题 ...

题4:费雪方程式的方程意义

点拨:本方程揭示了价格的本质,对研究价格定价机理有着奠基石的作用。MV=PT这个公式当中,M是指货币总量,V是指货币流通速度,P是指商品的平均价格,T是指总交易商品量。费雪方程一开始提出的应用范围是运用在经济总量的大宏观层面,故上述四个变量都...

题5:什么是费雪交易方程?

点拨:费雪交易方程式是 M× V= P ×Y 其中M是 给定年份的货币数量,V 是给定年份货币流通速度, P是给定年份的价格水平, Y是给定年份的交易量。 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费雪认为短期内V,Y是不变的,因为V有社会制度和...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86545-1.html

上一篇:第三次工业革命
下一篇:春种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