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陈与义

移动版  2019-06-03 10:05  来 源:  字号:

概括:这道题是梅掌在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临江仙陈与义,指导老师为萧老师。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格律俱为平韵格,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另外宋代词人柳永将《临江仙》演为慢曲,如《临江仙慢》、《临江仙引》等,字数为九十三字,此是别格。 至今影响最大的《临江仙》,是明代才子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的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被放在卷首,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词有引用。

copyright dedecms

题目:临江仙陈与义

解: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宋·陈与义《临江仙》 【今译】在稀疏的杏花月影中,吹着悠扬的笛曲,直到东方发白.【赏析】此词以今昔对比手法,追忆洛阳旧游之乐,抒发南渡后的悲概.两句写的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承平无事,作者参加文人雅集,其乐融融.杏花疏影,景色清幽;倚笛而歌,清韵悠远,真所谓神仙过的日子!宋人胡仔说它造语“奇丽”(《苕溪渔隐丛话》),清人彭孙称它“自然而然”.奇丽而不雕琢,自然而又妍倩,就像李白《古风》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下是它的特色.【原作】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内容来自dedecms

举一反三

例1: 临江仙陈与义全词如何围绕“闲”字来抒发感慨的?[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说的是《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吧,也是我所热爱几乎能一气背诵的作品,可是要分析还真是难事,个人感觉,全片并不围绕“闲”字,上阕写与豪英共饮,既是豪英,当有对家国破亡慷慨之思,不过,既然是饮酒,勉强理解为“闲”情也可,只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则只看似“闲”而已,试想,有哪位闲人,如非出于郁闷难以排解而会一夜无眠,所以此句看似闲适,实写早年对家国不如意的愤懑,其心情怕是与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一样,而下阕“堪惊”则点明了一生惊奇,而今痛定思痛如昨日,一“闲”字不过表面语也,“闲登小阁看新晴”看似悠闲,实是无奈旷达而已.

copyright dedecms

如果真要理解为全词是围绕着“闲”字来写,想来也须是从反语方面来分析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上乱谈.

copyright dedecms

例2: 【南宋诗人陈与义的生平事迹】[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你就限制100字,怎么讲给你听?你看,我现在打的就有一百个字了,显然说得也会很少,一百个字的回答,限制太大了,我用两句话回答你也没有什么意思.你在google那里输入陈与平就能看到了,不要在百度搜,搜不到的 本文来自织梦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陈与义的《临江仙》上阙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点拨: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词风。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苹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苹的难言的相思之...

题2:临江仙陈与义阅读

点拨: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

题3:临江仙名句陈与义

点拨: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原文: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词是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

题4:陈与义 临江仙赏析

点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绍兴年间,历任兵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明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传。长于诗,创简斋...

题5:临江仙的典范词作

点拨:五代·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宋·辛弃疾《临江仙·为岳母寿》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临江仙·送王缄》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李清照《临江仙·...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87069-1.html

上一篇:小学生诗歌朗诵大全
下一篇: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