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

移动版  2019-06-03 10:05  来 源:  字号:

概括:这道题是权张贺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戎狄,指导老师为乌老师。戎狄 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周朝时居民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其中戎和狄主要分布在华夏的西方和北方地区。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诸夏对北方一些部族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战国末期,狄人被华夏人和北方蒙古高原的胡人所同化。 确切地以戎作为部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西方羌人各部落,秦汉以后,多数西羌人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 copyright dedecms

题目:戎狄

解:

原文: 织梦好,好织梦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従.’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dedecms.com

译文:

内容来自dedecms

晋悼公把乐队的一半赐给魏绛,说:“您教寡人同各部落戎狄讲和以整顿中原诸国,八年中间九次会合诸侯,好像音乐的和谐,没有地方不协调,请和您一起享用快乐.”魏绛辞谢说:“同戎狄讲和,这是国家的福气.八年中间九次会合诸侯,诸侯顺从,这是由于君王的威灵,也是由于其他人员的功劳,下臣有什么力量?然而下臣希望君王既安于这种快乐,而又想到它的终了.《诗》说:‘快乐啊君子,镇抚天子的家邦.快乐啊君子,他的福禄和别人同享.治理好附近的小国,使他们相率服从.’音乐用来巩固德行,用道义对待它,用礼仪推行它,用信用保守它,用仁爱勉励它,然后能用来安定邦国、同亨福禄、召来远方的人,这就是所说的快乐.《书》说:‘处于安定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没有祸患.谨以此向君王规劝.”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举一反三

例1: 英语翻译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全翻译[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内容来自dedecms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内容来自dedecms

例2: 【英语翻译快】[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copyright dedecms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我可不相信.”

内容来自dedecms

例3: 英语翻译就是这段了: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译文: copyright dedecms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内容来自dedecms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我可不相信.” 本文来自织梦

例4: 【英语翻译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景公曾赏赐给晏子邶殿附近六十邑,晏子不肯接受.子尾问晏子:“富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你为什么却(独自一个人)不想要呢?”庆氏就是因为为了满足封邑(的欲望),所以灾亡了.所以我并不希望满足自己增加封邑的欲望.如果因为增加邶殿的封土而高兴,这固然可以满足我的欲望,然而欲望满足了.死亡的日子也就快到了.在国都之外,我不能亲自主持我的任何一块封邑.我不接受邶殿,这并不是我讨厌财富,而是深怕因此丧失财富.况且财富应当如布帛有限度一样,应当对它用制度(来限制),使它(不至于)无限制变化.人都想生活在富裕中享用财富带来的好处.因此就用道德来规范限度,使人们不至于因为富有而放纵,这就叫做财富的限度.财富过多就会惹来灾祸,因此我才不敢贪婪太多的财富,这是(我给自己下的)限度” 景公又决定赐予晏子城北的封邑六十作为代替,接受了它.给他好的封邑时,晏子推辞了多的部分,接受了少的部分.赐给他不好的封邑时,接受了它并且稍稍的向景公表达了感谢.景公认为这是忠诚,所以就很信任晏子.

copyright dedecms

例5: 【英语翻译从宋人或得玉一直到富而后使复其所!】[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宋国有人得到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说是宝物,所以敢于进献.”子罕说:“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叩头告诉子罕说:“小人怀藏玉璧,不能够穿越乡里,把它给您是用来避免一死的.”子罕把美玉放在自己的乡里,让玉工为他雕琢,(卖出去)使献玉的人富有以后然后让他回到家里. 内容来自dedecms

--《左传译文》(沈玉成译 中华书局) copyright dedecms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古代秦汉时期的戎狄人,现今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啊?

点拨: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小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袭。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狄的防御能力,不少的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为...

题2:为什么是“蛮夷”而不是“戎狄“

点拨:方位:对华夏族周围四个方向的族群分别称为: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族群特征:夷为带弓之人;蛮,繁体写做蛮,表他们说的话听不懂,像丝一样,另外和蛇崇拜有关;戎,牧羊;狄,远方的人。 每个族群的边缘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称呼在每个...

题3:剑与家园 戎狄厉害吗

点拨:阿瓦隆 领主型英雄,属于前期新手使用的英雄,比较平衡。技能是大范围的剑雨和召唤额外的士兵战斗,剑雨对付后排弓箭手有很不错的效果,召唤士兵的能力有时候可以瞬间逆转局势喔~ 综合战力★★★★☆ 薇拉 辅助型,但是别因为她是奶妈就小瞧了她。

题4:蛮夷戎狄的分布地域

点拨: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错杂在一起的。 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辽宁等地。姜戎、...

题5:蛮夷与戎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点拨: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 成语名称:不绝如线 成语发音:bù jué rú xiàn 成语释义:原作“不绝若线”。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87137-1.html

上一篇:让我轻轻的告诉你
下一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