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五指山市以科技兴农、品牌强农,探索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内容来自dedecms
农业发展“小而精”产业融合“美而富”
6月21日清晨,五指山市水满乡的一垄垄茶园沿着山势起伏,三三两两的采茶人围聚在一起,正麻利地采摘着茶叶。“过去种茶是副业,根本没法养家糊口,不像现在每年光卖茶青就能挣个好几万元。”水满乡方龙村村民王泳苏种了22年的茶,眼看着五指山红茶卖得一年比一年俏。
织梦好,好织梦
从卖不上好价到跻身高端市场,一片片茶叶的“逆袭”,成为五指山市探索“小而精”精品农业发展之路的生动注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近年来五指山市坚持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另辟蹊径激活土地要素,让一批高质量、精细化的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显现出生命力。此外,通过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使田园风光、农耕文明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乡村再添经济增长点实现“因美而富”。 copyright dedecms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本文来自织梦
“听说博导要来给我们贫困户上课了,这可是我见过最有学问的老师了。”6月2日一大早,五指山市番阳镇番阳五村村民罗海杰兴冲冲地赶往镇政府,准备参加镇里雪茄种植基地培训班第三期课程。 dedecms.com
罗海杰口中的“博导”,指的是海口雪茄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好宝。这几天,他正忙着给番阳镇的烟农们讲授烟草栽培、病虫害防治、烟叶采集和雪茄调制的技术要点。
dedecms.com
让博导来给农民上课,折射出五指山市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要想推动雪茄产业的稳定发展与转型升级,必须提高烟农的职业技能。”五指山市政协副主席、番阳镇脱贫攻坚大队队长孙子斌介绍,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在番阳镇已结下硕果。 本文来自织梦
位于万板田洋的番阳镇,拥有发展冬季瓜菜的天然地理优势,可村民们种了十几年的青瓜,一直面临着成活率低、产量低、价格低的“三低”困境。从去年年初开始,番阳镇邀请省农科院、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前来授课,并分批组织村民到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学习青瓜嫁接技术。
“上了几堂培训课后,种出来的青瓜还真就不一样了。”番阳村村民曹忠何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今年每亩青瓜的平均产量从5000斤增长至1万斤,足足翻了一番,以往成活率低、抗病能力差、产量不高、品质不优、成本较高等问题也一一得到解决。 copyright dedecms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不仅仅是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今年4月16日,五指山市首个院士工作站——五指山大叶种茶科学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将从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助推五指山茶产业新发展,为整个茶叶产业链条涂上了“润滑剂”。 dedecms.com
“特”字当家叫响市场
低纬度、高海拔、热带雨林,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天时遇上地利,由此造就出五指山红茶的好品质。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五指山的新鲜茶叶收购价每斤在1元钱左右,遇上雨季茶叶生长速度快时,更是面临滞销的窘境。
“茶叶卖不上好价,只能在茶园里种些槟榔、橡胶补贴家用。”王泳苏从1997年开始种茶,经历了水满茶产业十余年的低迷期后,直到近几年才对种茶增收充满信心。王泳苏心态的转变,是从五指山红茶走上品牌化道路开始。
“我们数十家红茶企业达成共识抱团发展,从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制定标准促使茶叶提质增效,同时带着茶叶积极走出去参与各种营销活动,有效提高了五指山红茶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五指山市茶叶协会会长郑丽娟介绍,随着2015年底五指山红茶正式获得原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五指山红茶产业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copyright dedecms
从一斤成品茶卖不到30元,到高端红茶卖出3000元甚至上万元,类似的“逆袭”路径在五指山农业产业发展中并不鲜见。“五指山耕地规模有限,农业发展必须走‘小品种、大产业’的路子,只有精细化农业、高效农业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五指山市委书记宋少华看来,向土地要效益的关键,是打造出一批热带山地高效农业“王牌产业”。 本文来自织梦
昔日用来围篱笆的树仔菜,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后畅销韩国以及香港地区等,每亩地年产值逾万元;山坡上种下忧遁草,被国家卫计委批准为“普通食品”后,制成的忧遁草茶、忧遁草粉等产品畅销省内外;过去三杯两盏下肚的山兰酒,经过品牌化包装搬上展销会后,收获了大量订单……
近年来五指山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职业院校+示范点+贫困户”等模式,对茶叶、忧遁草、树仔菜、百香果、五指山鸡、五指山五脚猪、果子狸等全市产业基础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种养产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扶持,正让传统农业不再“传统”,现代农业方兴未艾。 copyright dedecms
农文旅融合促振兴 内容来自dedecms
穿梭于水满乡的山间小径,一畦又一畦的茶树层层叠叠。“这里到处都是风景,还能体验采茶制茶,来了真不想走。”来自海口的游客陈淼一家人慕名自驾而来,半天的旅程令他们兴奋不已。
在将一捧捧茶叶销往省内外之余,“来水满品一杯茶”早已成为五指山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而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发展模式,只是该市深度挖掘农业产业与田园风光、农耕文明、民族文化内涵,将其转换成文旅产品形成乡村经济增长点的一个缩影。 内容来自dedecms
聚居于昌化江与南圣河交汇处的番阳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掌握着传统的黎族酿酒技艺。“过去酿酒是给自己喝。”番阳村村民罗文军说,自从他成立雅丽黎家酿酒专业合作社,带着山兰酒参加各种展销活动后,这才意识到酿酒这门传统手艺也能挣大钱。
copyright dedecms
在政府的扶持下,番阳村20户困难群众陆续加入雅丽黎家酿酒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酿酒、管理等工作,去年每户平均增收5000元。伴着越飘越远的酒香,如今番阳村也计划着建设一处酿酒坊,邀请游客来村里近距离体验酿酒文化,让农户们除酿酒收入外还能吃上“旅游饭”。 织梦好,好织梦
“我们希望能基于独特的田园生态环境与特色农耕文明,在农业生产种植的基础上附着观光休闲功能,从而形成田园生态保护与旅游休闲互促互利的双赢局面。”在宋少华看来,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让农业区变成观光区、田园变乐园,正是目前五指山践行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记者 李梦瑶 于伟慧 贾磊) 本文来自织梦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91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