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7日电(韦衍行) 水墨山岱韵二黄,华章溢彩唱弦腔。近日,平利弦子腔暨汉调二黄录制启动仪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举行。平利县副县长晏清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歌唱家陈俊华、安康广播电台副台长冉小虎、平利县文旅局局长袁守波、文化市场执法队长陈政、平利县文化馆馆长陈尚忠以及一批参与本次录制的老艺人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
本文来自织梦
乐队现场伴奏。人民网 韦衍行 摄
拓展阅读: 内容来自dedecms
平利弦子戏,又名弦子腔。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民间“莲花落”艺人李敬模、李增模兄弟俩,在原有“莲花落”皮影戏的基础上,首创用专制弦胡伴奏演唱,改“莲花落”为小牙子板掺花子击打拍节,每个唱段融入本地山歌调子和劳动号子,作为“喊腔”结尾落拍,故名“弦子腔”。这一表演形式以平利县为中心,流行于毗邻的镇坪、旬阳、白河、汉滨、岚皋和湖北竹溪、竹山、房县及重庆巫溪、巫山等地。
弦子戏声调以平利地方语音为基础,音乐属板腔体,唱腔音乐中的民间说唱特色,每段唱腔末尾必接“丢腔干白”和“喊腔号子”,乐器中专用弦胡伴奏和小牙子掺花击打拍节,都是弦子戏有别于其他剧种的独有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2011年5月23日,弦子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15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汉调二黄,又称陕二黄、山二黄,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汉调二黄传统剧目丰富,仅安康一地就有一千二百多种,已挖掘整理出本戏420个,折子戏517个。
copyright dedecms
汉调二黄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个行当,表演讲究细腻精到,唱腔真假嗓并用,悠扬婉转。伴奏乐队的文场使用胡琴、二胡、月琴、三弦、阮、唢呐、笛子、喇叭等乐器,武场则使用牙板、梆子、暴鼓、尖鼓、锣、铙钹等。脸谱样式众多,目前收集到的有四百五十多个。 织梦好,好织梦
2006年5月20日,汉调二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Ⅳ-31。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