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师用奉献作答三道“难题”

移动版  2019-09-13 21:25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原题:执教30余载,海南中学唐盛彪匠心育才、解题无数,但有的题他总回答不好—— copyright dedecms

数学名师用奉献作答三道“难题”

内容来自dedecms

他是学生眼中风趣幽默、“金句”频出的“彪哥”,把数学课上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他是成绩斐然的“金牌教练”、数学名师,辅导的学生有60余人次获全国数学高中联赛一等奖,带过的班级最多时有22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dedecms.com

他就是海南中学高中部数学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唐盛彪。从教32年来,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苦心钻研教学艺术,强调发散思维,曾启发学生们找出1道题的7种不同解法。“但生活中的3道题目,我却总是答不好。”9月5日,在海南中学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唐盛彪说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87年,年仅17岁的唐盛彪进入儋州市南丰中学任教。2001年8月,因教学成绩突出,唐盛彪被调入海南中学,负责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本文来自织梦

“没有现成教材,缺少赛事经验,在刚开始就困难重重。”唐盛彪回忆道,为解决这些难题,他利用一切机会向省内外兄弟校、专家学习讨教,自编教材、摸索方法,并在海南中学老教师的“传帮带”之下,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率领学生们取得了响当当的好成绩。

copyright dedecms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到唐盛彪的课堂,不熟悉的人会感到错愕:这到底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原来,这是唐盛彪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他的课堂上,古诗词往往能和数学术语找到完美契合点,再配上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幽默的唐氏“金句”,一堂令学生们感到兴致勃勃甚至“欲罢不能”的数学课就“炼”成了。 copyright dedecms

这背后,是唐盛彪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忘我付出。2002年6月,由于连续熬夜,唐盛彪的眼睛出现突发性失明。“医生特别嘱咐我,在恢复期不能看书。”但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业,唐盛彪仍然一边打吊针,一边批改试卷,工作劲头不减。“是工作,还是休息?”也成了唐盛彪多年来一直故意“答错”的健康题。

内容来自dedecms

“是独善其身,还是辐射周边?”面对另一道题,唐盛彪亦选择了更辛苦、更困难的第二个选项。近年来,他充分发挥海南中学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多次赴儋州、定安、三亚、乐东等地参加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等活动,,同时悉心指导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定安中学等学校的年轻教师,帮助提升业务水平,但他依然感到“时间还不够多,做得还不够好。”

织梦好,好织梦

“唐老师的辅导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在了解我们的实际后,重点对学校高三年级复习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针对性意见。”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教师张四化说,通过唐盛彪,海南中学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被引入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唐老师常说,一定要立足学生基础,关心学生需求,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点让我们受益匪浅。”

copyright dedecms

唐盛彪对学生的关心还不止于此,他每天陪学生晨练、读书、吃饭,直到学生熄灯入睡,才结束一天的工作。遇到家境拮据的孩子,唐盛彪总会第一时间伸以援手,照料其生活、学习;学生生病,他总是陪在身边,有时一整夜都不合眼。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学校为家、把学生当家人,让唐盛彪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但也让他在面对“亲情”这道题时,感到亏欠和愧疚。为了工作,唐盛彪常年住在学校,创立了“707工作模式”,即早上7点到校,晚上工作到0点,一周7天不休息,偶尔抽出时间给女儿打电话,电话那头也常常传来女儿抱怨的声音。

dedecms.com

“现在孩子大了,也逐渐理解了我。”唐盛彪说,家里人都知道,他热爱教师岗位,把学生培养成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己也将继续奉献,燃烧自己,用奋斗书写出新的华章。(记者 陈卓斌 实习生 林琳)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责任编辑 张瑜 ]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95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