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场特别的接收仪式在昆明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举行——医学伉俪李秉权、胡素秋的骨骼标本,按照他们的生前遗愿,捐献给学校用于医学教学。为表达敬意,学校将两人的骨架立在一起,置于科学馆入口的屏风前。 dedecms.com
“生为医学教授,逝做无语良师。”学校如是注解这对杏林伉俪的人生。夫妇的后人看到他们再次并肩站在一起,落下眼泪,“我感到他们‘重生’了,一起回到另外一个讲台。” copyright dedecms
李秉权和胡素秋,是云南著名的医学教授。他们一个是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曾因开创了颅脑枪弹伤医疗新技术——颅骨大骨瓣切除并脑室外引流联合减压法,挽救众多伤员性命,被授予一等军功;一个是云南妇产科专家,,直到88岁高龄才停止专家门诊。
这对相伴数十载的传奇伉俪,一个是寒门孤儿,一个是军长千金。1949年,两人缔结婚姻时,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云南起义领导者卢汉还送来“绣花喜帐”。 dedecms.com
2005年3月,李秉权逝世,他选择将遗体捐赠给自己的母校昆明医科大学。他在临终遗言中这样写道:“我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死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作一些贡献。学生在我身上练熟后,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我患过脑腔梗、高血压、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后,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 内容来自dedecms
10年后的2015年冬,胡素秋追随丈夫李秉权而去,也将遗体捐赠给昆明医科大学。她在遗嘱中称:“眼角膜、进口晶体、皮、肝、肾等供给需要的病人,最后再送解剖。”
dedecms.com
时隔多年后,李秉权、胡素秋夫妇以特殊的方式“重逢”在昆明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内,众多学子和亲友们一道为他们送上致敬的鲜花。 copyright dedecms
“2000年,父亲公开了要捐赠遗体的决定。当时,同为医生的我也难以接受。”李秉权、胡素秋的儿子李向新回忆,在冷静一段时间后,他选择尊重父亲的意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我选择学医时,父亲跟我说,‘从医不是职业,而是事业;作为一份事业,你要奉献一生’。”李向新说,“父亲晚年时常常感慨,他大学时代由于教学标本极少,只能和同学顶着日机的轰炸去圆通山乱葬岗找无名尸骨做医学标本。我想,作为医生和老师,他比谁都明白医学标本的重要性。”
看到岳父岳母重新“站”在一起,李秉权、胡素秋的大女婿林文俏热泪盈眶。“感觉他们‘重生’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他们的爱情,回到他们热爱的讲台,世世代代向学生传授人体骨架奥秘,传授这种精神。”林文俏说。
copyright dedecms
当日的这场“重逢”,也深深震撼昆明医科大学的“90后”“00后”学生们。“李秉权、胡素秋教授无私奉献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医者的情怀,也明白生命的意义。我想,有时,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昆明医科大学学生农天棋说。(完)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95813-1.html